苏宁家乐福门店,苏宁家乐福会员店
1.苏宁和家乐福的关系
2.苏宁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家乐福,张近东之子张康阳幕后走向台前
3.家乐福苏宁易购收购了吗
4.苏宁家乐福还能存活多久
5.家乐福一年收入300亿,为什么48亿就卖给了苏宁?
6.内参:家乐福“二次创业”
未知。
9月21日,有媒体报道,苏宁易购内部发布人事调整公告,苏宁易购副总裁龚震宇将兼任家乐福CEO,目前已到岗,而原CEO田睿调回集团,分管苏宁易购门店模型创新管理工作。
2019年,苏宁易购斥资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取得对家乐福中国的实际控制权,意在进一步完善线下布局。如今,距离苏宁易购完成对家乐福中国80%股份交割已整整三年。
家乐福中国的表现却并无明显好转,近两年不仅大量关闭线下门店,更遭遇同店销售额、坪效双双下跌的状况。此次换帅或许意在挽回颓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原CEO田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提出,谋求家乐福(中国)独立IPO。但目前看来,形势并不明朗。
3年关店73家,家乐福中国按下减速键。
进入9月以来,多个城市的家乐福门店宣布停业,包括开业25年的天津白堤路店、开业17年的深圳红宝店、开业15年的武汉二七路店等,这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回忆潮。
天津居民对时代财经表示:“白堤路店承载了学生时代的很多回忆,也是过年期间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几天前她再去时,即将闭店的卖场中食品类都在打折,“很多日用品已经打包,可能是要运往还在营业的门店”。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内地,在北京落下首店。2006年,其内地门店数量突破100家,随后更是在2010年迎来高光时刻,门店数量达到249家。不过,却在几年后迎来闭店潮,2013年-2015年,陆续关闭了内地的30家门店。
苏宁和家乐福的关系
两者的经营理念差异如下:
1、经营模式不同:苏宁易购采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以做中国的沃尔玛为经营目标,以百年苏宁,共享苏宁为愿景。家乐福则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以开心购物家乐福,全家乐享一站式为理念,以成为最受尊敬的零售企业为愿景。
2、经营理念不同:苏宁易购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导向,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家乐福则以低廉的价格、卓越的顾客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消费品。
3、管理模式不同:苏宁易购的管理理念是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家乐福则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
苏宁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家乐福,张近东之子张康阳幕后走向台前
家乐福被苏宁收购。
家乐福中国被苏宁易购的全资子公司拟出资48亿元收购80%的股份,家乐福集团的持股比例将至20%。外资零售退出,实际上说明外资企业并没有适应中国本地的消费行为,零售这个行业在未来肯定是本土企业占主导地位。而互联网公司入股零售行业,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家乐福集团(Carrefour)是一个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由付立叶和德福雷家族于1959年在法国布洛涅-比扬古创立。家乐福集团主营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
相关信息
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2004年集团税后销售额增至726.68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43万人。
家乐福苏宁易购收购了吗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之子张康阳
互联网思维加持 家乐福发力到家业务
去年6月,苏宁易购旗下苏宁国际以48亿元拿下家乐福中国80%股权。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成为家乐福中国第一大股东,而法国家乐福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20%。至今,苏宁家乐福在52个城市布点200家大卖场、10家精选超市、21家easy便利店,已成为一家同时拥有线下大卖场、便利店、精选店等多个模型,以及线上“1小时到家”业务的多业态、多渠道、多场景零售商。
“2019年双十一是家乐福与苏宁集团互联网思维的一次亲密接触。首次加入苏宁双十一阵营的家乐福销售同比增长了103%, 全国51%的门店突破了单日 历史 销售记录,到家订单增长310%。”有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2020年疫情来袭,面对市场的空前挑战,家乐福的到家业务却逆势增长。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0年2月,“家乐福”小程序正式上线,该公司的销售渠道也从原先的实体店、网上商城扩展到实体店、小程序、美团、饿了么以及苏宁易购APP,得以多元化、多触点的触达消费者。
“短短6个月,小程序累积了1114.8万用户(全国),每家店按照周边辐射的社区建立了专人的线上社群销售,华南区有943个群,社群里拥有11万的高粘性用户。小程序的用户增长率也达到了33%,以飞快的速度在不断的成长。”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以华南市场为例,8月单月线上销售金额达2600余万元,环比增长12%。
据悉,目前“家乐福小程序”占苏宁家乐福华南区到家业务销售占比超过了3成,成了家乐福线上销售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苏宁推客也接入了家乐福线下门店,开辟了新营销渠道,目前家乐福华南区推客销售在线上渠道的占比达到了26%,且仍在逐步攀升。“短短半年,苏宁家乐福华南区社群人数已发展至将近12万人,成效显著。”
为保障线上渠道商品质量及配送时效性,家乐福还建设了门店快捡仓。通过布局、动线、管理的科学规划,快捡仓极大提高了拣货速度并方便工作人员对商品进行管理。目前快捡仓已覆盖家乐福所有门店,未来深圳新洲店还将建设近1000平方米的前置仓用以配送整个深圳市的线上商品订单。
百亿补贴促销 5折刷新实体超市记录
南都记者获悉,2020年双十一日益逼近,当线上电商巨头热火朝天的统筹备战之际,家乐福自即日起至9月27日突然提前打响全渠道百亿补贴大战。
南都记者有家乐福内部获悉,家乐福此次各个品类均推出的低价相当劲爆,比如大白菜低至1.9元/500g、金龙鱼橄榄食用调和油4升5折价59.9元/桶、东古味极鲜特级酱油380毫升5折价3.9元/瓶、伊利金典纯牛奶低至46.5元/箱等。
除了爆款,进口食品、进口软饮及啤酒、进口乳制品、进口冷冻冷藏食品、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全场也低至5折,而杀虫用品全场6折,护肤品、牛羊禽肉类则低至75折。此外,全场除生鲜类商品消费满160元还将返80元券,线上更享满99元减20元券。
由于折扣之低,在实体零售业前所未有,这也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实体超市多以消费品为主,利润空间有限,很多企业净利润率都在5%以下,所以超市企业即便打折,折扣也不大,基本都在8折以上。5折可以说是刷新了业内 历史 记录,比电商的价格还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企业负责任表示,他们也在密切关注家乐福的促销,研究如何以补贴的形式在供应链环节挖掘议价空间。
苏宁家乐福还能存活多久
苏宁易购已经正式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
6月23日下午,苏宁易购公告称,苏宁易购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与家乐福集团达成协议,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如因苏宁国际原因或反垄断审批未能通过而导致交易未能交割,则苏宁国际需要支付分手费。
家乐福简介
家乐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零售集团,成立于1959年,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球领先的零售集团。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过1.2万家零售商店,旗下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会员制量贩店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
据悉,家乐福自1969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后,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了11000家的店,服务超20亿人。最巅峰时拥有超过50万名员工。
家乐福中国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拥有约3000万会员。2018年,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位居2018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超市/便利店)连锁百强前十。
家乐福一年收入300亿,为什么48亿就卖给了苏宁?
存活很长时间。家乐福不涉及苏宁易购集团,也不是苏宁易购集团被申请破产,上市公司苏宁易购与案件本身的申请人并无债权债务关系,不会破产,因此苏宁家乐福还能存活存活很长时间。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90年12月26日,总部位于南京。
内参:家乐福“二次创业”
放到10年前,家乐福都是优质资产,卖个100亿不成问题;现在跌价跌了一半,那是因为家乐福本身就不值钱。
根据苏宁方面披露的数据,家乐福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由于连年亏损,家乐福直接亏成了“资不抵债”——其净资产为-22.5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高价了。
下表,即为家乐福中国的财务状况:
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的财团,一直眉来眼去。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和家乐福最为相似,但后面永辉并没有出价,估计也就是嫌弃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接手,那家乐福就更卖不起价钱了。
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的消息,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家乐福同样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整体经营效率在不断下滑。2018年,家乐福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5.9%,第四季度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2%。
对苏宁来说,花了48亿收购家乐福,是“划算”的。因为按照营业收入/股权价值这个指标,家乐福只有0.2倍,是所有同行当中最低的。(如下表所示)
当然,苏宁收购“资不抵债”的家乐福,看重的是家乐福遍布全国的210家大卖场,还有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等冷链,是苏宁比较垂涎的。在收购家乐福之后,苏宁可以迅速从“家电卖场”进一步转型为综合型的商家。
家乐福,曾经在大陆混得如鱼得水,分店开得到处都是。截止2013年12月,在大陆一共开了236家家乐福超市,雇佣的员工超过了 38 万!但是,在这次外资撤离的大潮流中,家乐福也终究是坐不住了,在巨大的账面亏损迫使下,逼不得已“卖身”出局。
家乐福度过了景气周期,在迅速的扩张之后,潜在的问题还是越发严重和突出。苏宁的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在6月23日这一天拟以 48 亿的金额收购家乐福中国高达 80% 的股份。在这一次的交易顺利完成后,苏宁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最终的控股股东。
2018 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营收额达到了 300 亿人民币,这个数额甚至远远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在如此可观的营收情况下,为什么家乐福仅仅出价 48 亿卖身呢?按照常理来说不是一个稳赔不赚的买卖吗?
要是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营业收入并不能完全代表、概括一个公司的经营盈利情况,净利润走势情况才更加至关重要。
2017年家乐福的净利润为负的10.99亿,到了2018年其净利润虽有改观,但仍旧是负数!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难堪的财务数据。 证明其盈利能力日迫西山,甚至在各大连锁超市诸如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屈臣氏等围剿之下,已经没有了还手的余地。
更令人瞠目的是:截止2018年12月,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用大白话说就是: 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 本就是负资产的公司,愿意出 10 个亿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有人愿意出 48 亿,那还不赶紧出手?
1、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已经不再具备优势 。线下有大润发、华润万家、全家等等之类的超市、便利店,抢占客户资源;线上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在逐鹿天下。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传统的零售公司和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了。
2、成本因素的急剧攀升 。这个年代不论是人力、物价、租金、油费都在以超出常理的速度在增长,超市经营的成本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显著提升。为什么很多外资公司都逐步从苏州、无锡、天津等地撤离了?成本的提升是很大的因素。
3、净资产为负,资不抵债,迫于无奈卖身走人 。都已经资不抵债了,还能怎么办?继续经营下去很可能负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堆越大,最后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地步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倒不如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早点脱身走人,还能卖个好价钱。
苏宁此次收购家乐福中国,究竟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不过就浮云君个人而言,这笔买卖似乎还是值得的,可以有所期待的。
评论员门宁:
苏宁花了48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亿。300亿收入的家乐福中国,为什么48亿就可以卖80%给苏宁,家乐福是不是傻?家乐福当然不傻,家乐福每年的收入虽然有300亿,但是并不赚钱,而且亏损严重。家乐福中国去年亏了5.7亿,前年亏了11亿,现在不卖身,只会越亏越多。
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为1200万。零售业本身的毛利率很低,多数产品的毛利大约为20%,1200万的营业额大约有240万元毛利,看似不少,但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房租、工资、水电费后基本就没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品损耗,这也要计入经营成本里,想要盈利太困难。
并且最近10年电商发展迅猛,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极大冲击,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离场实际是明智的做法。
而苏宁的主战场本身就在线下,收购家乐福中国能够进一步完善线下布局,可以增强苏宁的线下优势,因此家乐福中国卖身苏宁,是一件共赢的事。
最近,有媒体报道,苏宁花了48个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个亿。于是家乐福“卖身”苏宁已尘埃落定。实际上,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等财团,都有过密切磋商。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与家乐福最大相似,但是后来永辉没有出价,估计是嫌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意接手家乐福,那家乐福就更加难找接盘侠了。
从表面上看,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名前十。但实际上,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18年亏损5.78亿元。如果家乐福中国还是继续自己运营下去,未来大概率还是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接近于零。到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4.8亿都没有人要接盘.
家乐福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呢?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1200万,但零售业本身的毛利润很薄,多数商品的毛利润只有20%。看似不错,但是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高房租、职工薪酬、水电费后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商品损耗,这些也要分摊入经营成本中,要想赢利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电商的迅速崛起,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购物,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像家乐福中国这样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其净资产是-22.5亿元),若能早日离场,实际也是明智之举。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消息不断传来,家乐福又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能够卖身给苏宁,至少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既然家乐福连年亏损,扭亏无望,那么苏宁为啥还要收购这“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呢?一方面,苏宁看中了家乐福中国的资源。家乐福中国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拥有约3000万会员,这是苏宁最为看重的资源。
此外,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冷链,这都是苏宁比较垂涎的资源。而在收购家乐福后,苏宁从原来的“家电买场”一跃转型为综合型商业集团。
另一方面,收购家乐福的股权后,苏宁就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苏宁完全可以让家乐福的资源与6000家苏宁小店进行融合,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大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将来在收购之后,扭亏为盈。如果是这样的话,苏宁仅以48亿就打造了自己超强的商业王国,还是很值得的。
家乐福之所以要“卖身”苏宁,主要是因为其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自己扭亏已无希望。但是对于苏宁来说,他看中的是家乐福的全国销售网络,以及拥有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这样对于苏宁将来的业绩拓展极为有利,同时,苏宁在收购了家乐福后,因其庞大的商业王国,可以进一步的降低采购、配送等各方面的成本,这样家乐福如果到了苏宁手中,有可能慢慢扭亏为盈,实现正增长。
房价如果短时间下跌80%,那么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选择弃房断供,因为这时的房子已经成为负资产,未还清的贷款都已经能再买两三套同样大小的房子了。
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行前十。那么,48亿元出售80%的股权真的就是亏了吗?不是的。
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018年亏损5.78亿元,其实与房价短时间大幅下跌一样,已经成为负资产。家乐福中国如果继续自己运营,未来大概率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无限趋近于零。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了,4.8亿有没有人要都成为问题。
近年来实体店生意不好做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大型商场关闭的新闻屡见不鲜,财智成功认为有如下原因:
1、国内房价持续上涨二十年,场地租金成本一路飞涨,侵蚀了过多的利润空间;
2、员工为了能租得起房买得起房也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进一步推高人力成本;
3、国内消费者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纷纷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网购,线下客户被大量分流;
4、产能过剩在诸多行业发生,商铺在不停地推出市场,新的商场和超市也在不断涌现,大型超市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化;
5、消费升级确实在发生,高收入人群纷纷到海外 旅游 购物,或者选择海淘,低收入人群则努力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大型超市已经不再是购物首选;
房价上涨不仅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零售业同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中国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至于苏宁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是否划算,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收购家乐福中国控股权,有助于完善苏宁销售网络,充分结合苏宁“智慧零售”体系,加强与6000家苏宁小店的合作,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实现利润增长,最终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并不能划等号。有的企业营业收入大于公司市值,比如京东的2018年营业收入4620亿元(约合672亿美元),但最新市值只有440亿美元。也有企业市值大于营业收入的,比如腾讯控股最新市值3.36万亿港币,而2018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只有3120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市值的1/10。
据家乐福2018年在华营业财报,全年收入约为300亿元人民币。但是虽然营业收入这么高,但却不是很赚钱,2017年净利润,只有仅仅3200万元。2018年的数据没有找到,但也不可能太高。
更要命的是,家乐福在华账面净资产竟然为负数,也就是俗称的资不抵债。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2018年归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作为一家负资产的企业,能卖48亿已经相当不错了。
一家深耕中国市场24年的跨国企业,竟然一夜之间就被迫卖身,改姓苏,也是不得不让人叹息。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早期,家乐福没有竞争对手的冲击,因此很大程度的享受了市场的红利。
2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就突破了100家,成为外资零售超市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家,是中国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大卖场巨头。随着国内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华润、苏宁、国美等国内零售企业快速成长,家乐福的业绩开始出现衰退。
2009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量被沃尔玛反超。2012~2017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降幅达到17.27%。
2018年,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国美、苏宁、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位居全国前5。家乐福则被挤出全国前10,位居第12位。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降至3%。
收入300亿元,是指家乐福一年的销售额是300亿元,而不是指家乐福的资产或者利润达到300亿元。家乐福48亿元卖给苏宁,对家乐福来说,是解除不良资产的好手段。
根据家乐福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2到2017年6年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份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下降9.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44亿元),降幅超过17%。其中,2016年最为惨淡,家乐福在亚洲地区亏损达5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亿元)。
家乐福中国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
据家乐福集团提供的未经审计的管理会计报表,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5.16亿元。但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的账面净资产为负,其2018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有极大溢价。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 社会 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04年,家乐福(中国)被国内媒体评为"在华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但伴随中国市场的发展,包括本土连锁卖场的日渐壮大,以及网络购物的冲击,家乐福江河日下。对于家乐福来说,能够将这样的资产卖出48亿元,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因为减少了亏损,甩掉了包袱。如果继续经营下去,不知道家乐福还要亏损多久、还要亏损多少钱。
这么高溢价,对于苏宁来说,主要是看中家乐福终端布局,给苏宁带来的扩张便利。
家乐福中国这个价格被卖其实也不亏,而且与其任由家乐福继续亏损、勉强支撑,还不如卖身电商,这或许还是变相拯救家乐福中国的一个办法。
纵观这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家乐福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一是增速停滞。2012年开始,家乐福中国业绩增长停滞,当年被沃尔玛超越,此后数年,开店速度也急刹车,2014年-2015年甚至出现业绩大衰退,2018年家乐福关掉不盈利的门店19家。
二是持续亏损。根据家乐福财报集团提供的财报数据,2017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10.99亿元,2018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5.78亿元。尽管亏损正在大幅度收窄,但还是在亏损。
三是,家乐福的市场地位下滑。目前,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一路下滑至第五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家乐福以2.8%市场份额排在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
家乐福的衰落不止是因为电商,更关键的病症实际上在内部,集团内部思维理念、市场认知、策略转变的落后,让家乐福转型的步伐总是慢于竞争对手。
比如,当2014年大润发上线飞牛网,心情沉痛地希望可以赶上最后一班车之时,家乐福还在不紧不慢地开始着手线上措施,一年后才上线了“家乐福网上商城”;2014年沃尔玛已经拥有了国内20个物流配送中心,而家乐福在2015年才开始有所动作,数量也仅有寥寥几个。
所以说,苏宁收购家乐福,是商业规律使然,即使不是苏宁也会有其他公司。
收300亿,但是支出也可能是300亿。而且纯收入还在下降,稍有不慎就会亏损。所以苏宁接手之后,应该还会有调整,最大的可能是收缩,把一些效率不高的店淘汰掉,再接合自身的优点,把线上与线下,以及最后一公里解决好。
从目前的财报来看,花48亿的苏宁可能会遇上麻烦,之前还可以通过出售阿里的股票,把最近的投资补回来。现在阿里的投票已经全部出售,留给苏宁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另外,很快国美的黄光裕就出来了,到时肯定还会有一番比拼。不知道苏宁是否准备好了。
家乐福,以及外资企业最近都败走中国,首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国民的真实需求,比如亚马逊最后的打折,才发现原来提高销售还是这么简单。所以近年,阿里的双11与京东的618都变成了电商的正餐。
收入不等于利润。
我们选择一个参照物,永辉现在沪深市值接近980亿,沪市市盈率21.78倍,深市市盈率66.14倍,家乐福本次出售80%股份作价48亿,总体估值60亿,永辉市值约为其16.33倍。
家乐福这些年营业收入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而可见的成本如人工、房租等却处于上升阶段连续两年呈现出亏损状态,已经无法用行业市盈率比较其价值,这次收购的价格更多是对于其现有净值以及品牌、现有团队价值体现。
持续两个财务年度的亏损不仅预示家乐福等传统以一站式消费体验的大卖场在面对电商行业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冲击,无法根据新环境调整自身运营模式,仍遵循老的经营理念,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隐形的组织结构的老化导致执行力下降,更多的非必要内耗成本降低了原有股东以及新入场接盘买家对其的估值。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问,为什么苏宁愿意以这个价格接手,原先家乐福更倾向于腾讯系资本的入场接手,最终随着经营态势持续亏损,终于放弃和腾讯系接触而选择了估计估值报价更高的苏宁。苏宁张总对于苏宁目前市场份额一直是不满足的,但是这几年苏宁的业绩也差强人意,自身组织已经缺乏有效扩张的张力,只有通过这样整天的接盘来实现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并试图通过整合实体卖场前置店形式,来摆脱过去苏宁过去强于电器类的形象,并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降低整体周转率提升服务配送时效等目的。
“打败你的不是对手,而是跨界。”家乐福对于这句话一定深有体会,从早期大卖场“躺着挣钱”,到后来在电商和即时零售冲击下频频关店,作为外资商超的代表企业,家乐福在中国的25年见证了零售业态的变迁。
2019年6月下旬,苏宁拟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3个月后,交割手续完成,家乐福中国正式成为苏宁智慧零售的重要拼图。
如今,苏宁对家乐福的改造整整过去一整年,回顾这一年家乐福的变化,用其CEO田睿的话讲,“家乐福还是那个会飞的鹰”。
01
回顾家乐福这一年
2019年6月下旬,一个重磅新闻引爆了行业:家乐福和苏宁达成协议,苏宁国际收购家乐福中国。
引起热议的原因在于价格,根据公告显示,苏宁国际拟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换句话说,家乐福中国业务总价值60亿人民币。
根据资料显示,家乐福当时在全国各地拥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及24家便利店和3000万会员。这个价格,不免让人觉得有些便宜。但对于家乐福而言,价格高低不是首要因素,“生存下去”才是当时的主要目标。
一方面,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改变了零售业态
从2014年外卖兴起后,就有声音表示,既然餐饮可以即时送达,那么商超、生鲜等品类也可通过线下配送的形式销售。2016年,在马云提出新零售后,前置仓、店仓一体化等新模式孕育而出。
传统大卖场逐渐不受重视,取而代之的是盒马这种可逛店也可配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根据统计显示,在零售渠道端,大卖场的份额2014年的23.6%下降到2018年的20.2%。
其实,面对用户的改变,家乐福也曾作出尝试。从2016年起,家乐福在中国就开始进行多种尝试,搭建网上商城,开设“易加福”便利店,在北京上海等地试水O2O生活上门等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仅2018年,家乐福中国关店19家。
再回头看看友商的动作,大润发以224亿卖给了阿里,成为阿里在快消领域的桥头堡;物美接入多点Dmall系统;沃尔码在2016年末5000万美元战略入股达达集团;眼看着老对手们接连拿到新零售时代的“船票”,留给家乐福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另一方面,苏宁全场景零售需要更多线下的载体
在苏宁看来,家乐福将从四个方面提升苏宁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苏宁加速公司大快消品类发展;有助于苏宁扩大消费者群体,丰富会员生态,提升用户价值;有助于建立大快消品类全国仓储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苏宁公司获取家乐福的优质物业资源,提升线下门店竞争力。
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也表示,苏宁收购家乐福是基于对苏宁全场景、全品类、全球化,全域物流网络的完善布局诉求。
2019年9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苏宁国际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完成交割手续。家乐福正式进入“苏宁时代”。
在苏宁的零售规划上,家乐福作为大卖场模式,在线下上,要实现和苏宁小店消费场景的互补;在生态上,打造“家乐福大店+苏宁小店+苏宁易购APP”三位一体的全场景零售业态。
这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三种渠道结合起来。
2019年10月下旬,在苏宁“双十一全民嘉年华发布会”上,苏宁提出“1小时场景生活圈”,基于苏宁已构建线下布局,意在1小时内全方位、立体性、系统性解决用户在购物、服务、内容、社交等方面的所有需求。这也意味着,苏宁众多业态将以“1小时场景生活圈”为核心,去发挥各自优势和协同力量。
对于大店家乐福来说,所承担的就是提升的供货能力,对此家乐福在南京、上海的部分门店上线 “履约中心”,它不仅会接入家乐福小程序、还会接入苏宁小店APP及第三方平台。消费者通过这些线上入口下单,都会由家乐福的履约中心承接服务。
苏宁依托家乐福210家门店前置仓和城市核心商圈的布局,满足3公里范围内用户的到家服务需求。提升也体现在业绩上,在融入苏宁不到半年,家乐福中国就于2019年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是其7年来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苏宁易购APP上线“家乐福1小时达”服务,整个2-6月,家乐福到家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710%,订单同比增长468%。
其次,升级供应链
在收购完成后,苏宁在家乐福商品体系内部搭建了原来长期缺失的商品管理中心,根据家乐福的销售情况对SKU进行优化,比如2019年Q4清理了4000多个三个月以上动销较低的快消品;百货与纺织毛利较高,但销售不佳,因此对同质化商品进行SKU调整,并在运营模式上积极向生活家居转型;加大生鲜供应链建设力度,提升供应链效率,并积极推进与苏宁集团大快消供应链的整合。
最后,供应链接入苏宁小店
作为苏宁线下服务的两大主体,通过供应链体系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家乐福供应链的接入扩充了小店SKU种类,降低了小店的缺货率。另一方面,小店平台作为苏宁业态超级入口充当了家乐福的低成本获客渠道,为家乐福带来额外的流量和销售提升,叠加了社群流量应用。
此外,苏宁原有的流量与物流优势也可为家乐福进行充分赋能,同时家乐福快消品高频的商品属性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苏宁的流量池,提升苏宁的综合竞争力。
02
接下来如何做?
数据显示,生鲜到家在春节后的一个月MAU接近7000万,去年同期为4400万,同时,日人均使用次数、时长增幅均在20%以上。到家业务也成了零售巨头下一个争夺点。
在经过了近一年的融合,家乐福已经成为了苏宁到家业务的桥头堡,从CEO田睿近日发出的内部邮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家乐福下一步的动作。
首先,将全面推进小仓的建设,提升到家服务的覆盖半径和配送时效
到家本质上比拼的是效率,如何更快出货,如何更快送达是企业不断解决的问题。
在出货方面,苏宁“快拣仓系统”能为拣货员自动规划最佳的拣货路线,还能根据不同时段销量,测算设定对应的补货需求,保障用户的消费体验。
在配送方面,家乐福通过提高前置仓覆盖率的方式缩短配送时间,去年“双十一发布会”上,家乐福中国商品副总裁龚文瑞曾表示,未来1年内在全国15个核心城市新开1000家社区履约中心。
目前来看,家乐福到家业务已经形成“1小时达+半日达+预售自提”多种模式组合。
值得回味的是,田睿此次的表述是推进“小仓”建设,正如前文提到,在过去的大半年,家乐福由于选址和面积的优势,一直被当做前置仓使用。
而随着开店成本的增加,大店不挣钱,巨头也纷纷开启“小店模式”,盒马mini成为了今年盒马的重点目标,此次家乐福的“小仓”是类似每日优鲜只提供存储的前置仓还是盒马mini的标超小店,也是接下来零售市场期待的一点。
其次,加大补贴力度。
任何互联网经济无法躲避的,靠补贴培养用户习惯,到家也一样。
对此家乐福表示,在618期间推出的到家服务8折补贴基础上,追加5亿元商品补贴。同时,田睿也表示,“补贴没有上线,也没有截止时间,在到家服务的肉搏战中,家乐福很充足。”
最后,加快和苏宁小店、苏宁易购APP的整合
过去半年,我们明显感觉到苏宁和家乐福结合的速度加快。2月初,苏宁易购APP上线家乐福“1小时达”到家服务;2月6日家乐福进驻苏宁小店平台;2月下旬,家乐福推出“同城配”服务,在线上苏宁易购app家乐福到家频道下单,可以享受10公里范围内半日达到家配送。
对于接下来的融合,田睿在信中提到,要利用供应链能力,为小店提供更多的商品,为易购会员店精选更优的好货。
在内部信最后,田睿这样写到,时代的巨流已过,再坚固的岩石都会出现裂缝,这无疑是对家乐福前24年最好的诠释;不过当每次消费领域变迁时,也是企业自我进化的机遇,作为苏宁大快消版块的重要一环,家乐福一方面能为苏宁到家业务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加强了苏宁快消品版块的供应链与线下实力。
在零售市场的下半场争夺,“家乐福+苏宁易购+苏宁小店”铁三角组合能有产生多大能量?拭目以待。
来源/物流指闻(ID:wuliuzhiwen)
作者/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