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一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动态

文章内容

沙特黎巴嫩以色列地图,沙特与黎巴嫩

tamoadmin 2024-07-12
1.阿拉伯国家指哪些国家?2.以色列有哪几个邻国3.北非中东都有哪些国家?4.黎巴嫩内战的各国的干涉5.在叙利亚问题上,为什么黎巴嫩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第四中东

1.阿拉伯国家指哪些国家?

2.以色列有哪几个邻国

3.北非中东都有哪些国家?

4.黎巴嫩内战的各国的干涉

5.在叙利亚问题上,为什么黎巴嫩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沙特黎巴嫩以色列地图,沙特与黎巴嫩

第四中东战争后,由于巴解、珍珠党等反以色列武装在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建立基地,严重威胁以色列的安全,1982年,以色列悍然入侵黎巴嫩清剿反以武装(主要是巴解),并在黎巴嫩南部设立“安全区”,90年代末,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色列基本撤出“安全区”,但边界线一直没有明确划定,以色列至今还占领部分1967年联合国“以巴分治协议”是应属于黎巴嫩的领土。

黎巴嫩的选举问题:

黎政坛目前主要有两大派:亲政府的反叙派和的亲叙派。两派的矛盾在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被暗杀后逐渐升级。去年11月,6名亲叙派内阁部长相继辞职,标志着双方矛盾已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出于对各自利益的考虑,双方都希望能够主导总统大选。

黎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黎议会共有128个议员席位,候选人如果在第一轮选举中获三分之二以上选票即可直接当选,若无人获得三分之二以上选票,则由第二轮选举获多数票者可当选。

但是,亲政府的议会多数派议员数量不足三分之二,无法确保该派候选人一举获胜;而反对派则抵制选举,致使9月25日的议会会议“流产”。尽管亲政府派***萨阿德·哈里里和反对派主要***之一、议长贝里多次会晤,国内外人士也多次斡旋,但双方都拒绝妥协,目前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国外势力影响力大

外国势力是造成黎复杂政治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亲政府派指责反对派受叙利亚和伊朗的控制,而反对派则宣布政府派是“西方傀儡”。当地一些媒体指出,黎各派别的相互争斗,实际上体现了一些外国势力之间的较量。

以及其他各党派普遍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影响,强烈反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中东政策。他们担心,一旦亲西方的多数派候选人成为总统,会执行损害其利益的政策。

另一方面,受美国、法国等西方大国支持的亲政府派,一直指责叙利亚参与了对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等人的暗杀活动,他们担心一旦反对派候选人成为总统,这些案件的调查和审判将受到影响。

矛盾双方互不退让

据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白天报》总编弗拉索瓦·阿格勒分析,目前黎各派就总统人选进行磋商时,其实并未围绕某个人的领导能力和品行,而考虑的是这个人的政治倾向、与本派别的亲疏。

亲政府派和反对派最终能否就总统人选达成妥协目前仍很难预料。此前,亲政府派***多次表示,如果双方不能就总统人选达成一致,将依照“简单多数”原则选出新总统。11日,反对派的中坚力量、总书记纳斯鲁拉发表电视讲话说,若亲政府派擅自按照“简单多数”原则选出总统,将视其为“篡位者”。

双方互不退让使解决黎总统选举危机增添了难度。如果在11月24日现总统拉胡德任期结束后,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黎国内很可能出现“权力真空”或两派各自拥立一位“总统”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出现这一情况,黎政坛将更加动荡,黎国内甚至会发生安全危机。最近黎军队和警方已加大了防范力度,上周末更多的坦克出现在贝鲁特街头。黎基督教马龙派苏菲尔大主教表示,当前的黎局势是“30年来最糟糕的”。

黎巴嫩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沙特:

目前在黎境内共有约36.7万巴难民,其中26%住在大城市,45%住在得到联合国救济的12个难民营,约7万人生活在没有卫生、教育及社会服务等保障的13个居民点。

2006年,黎继续积极发展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黎以冲突期间,阿拉伯国家给予黎政治与财力上的支持。冲突结束以后,沙特、阿盟等亦积极斡旋,调解黎内部矛盾。

同以色列的关系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1982年6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黎巴嫩。1985年,以色列以保卫北部加利利地区为由在黎南部建立了约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在“安全区”驻扎了千余人的部队,并扶植由3000名亲以黎基督徒组成的南黎军。2000年5月,以色列单方面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但黎仍坚持1923年国际边界线,要求以结束对谢巴农场的占领,并撤至1967年6月4日的叙以边界线;谴责以修建“隔离墙”。2005年,武装与以军在黎南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2006年7月12日,武装越境袭击以色列并俘获两名以军士兵,以军随即对黎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黎以冲突骤然升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8月11日,安理会通过1701号决议,要求双方全面停止敌对行动。14日,双方停火。此次冲突造成黎逾1000平民死亡,4000余人受伤,逾100万人流离失所。以色列亦有157人死亡。

同美国的关系

黎、美于1943年建交。黎巴嫩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力求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支持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协议》;敦促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境内;要求黎政府解除武装。1997年美解除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对美公民赴黎禁令。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为恐怖组织,并向黎政府提出了冻结该组织武装行动、资金,双方进行情报合作等一系列要求,并暗示可能对动武。黎政府则坚持认为应将民族抵抗运动与恐怖主义区别对待,部分拒绝美的要求。此外美在安理会审议联黎部队任期问题时支持削减联黎部队人数、变更其职能,亦使黎感到不满。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国加大对黎问题的干预力度,迫使叙从黎撤军,支持黎反叙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对黎影响力增强。4月、10月、12月,美联合法、英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美在黎以冲突期间偏袒以方,在黎形象受损。冲突结束后,美承诺向黎提供2.3亿美元援助,其中4000万美元为军事援助。

阿拉伯国家指哪些国家?

中东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

1、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国,通称沙特阿拉伯(台译沙乌地阿拉伯),简称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2、伊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

3、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简称“伊拉克”(Iraq),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

4、科威特

科威特国,通称科威特(阿拉伯语:;英语:Kuwait),是一个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立宪国。

5、阿联酋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

以色列有哪几个邻国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同时也是阿盟的成员国。

阿拉伯国家包括埃及、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索马里、吉布堤、毛里塔尼亚等亚非国家,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5亿。

阿拉伯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以盛产石油著称,当前局势不是很稳定。

北非中东都有哪些国家?

以色列邻国有: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以及巴勒斯坦。

1、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临红海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经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通,东南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

2、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

3、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简称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国土总面积(包括戈兰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以色列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马士革。

4、约旦

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Jordan),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约旦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在西南部临近亚喀巴湾有极小一段海岸)。

5、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国简称“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

黎巴嫩内战的各国的干涉

1、北非包括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苏丹等。埃及、利比亚和苏丹又称东北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称西北非。

3、“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也门、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共17个国家和地区。

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1991年),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

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 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中东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争夺宝贵的淡水资源和石油资源,以及宗教文化差异,导致常年战争不断。

在叙利亚问题上,为什么黎巴嫩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派得到黎巴嫩军队支持,伊斯兰教派则得到巴勒斯坦游击队支持。基督教派民兵的装备和训练优于对方,在战争初期稍占上风。1976年1月初,黎长枪党武装在部分黎政府军参与下,包围了3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巴解武装对黎军进行坚决反击。以黎巴嫩社会进步党为首的黎“左派”势力配合巴解,向马龙派据点发动牵制性进攻。在叙利亚默许下,巴解正规部队“巴勒斯坦解放军”和巴解“闪电”部队8000人同时从叙利亚境内开入黎巴嫩,对马龙派武装形成压倒优势,控制了黎大部地区,黎巴嫩军队发生分裂,穆斯林官兵约6000人宣布成立“阿拉伯黎巴嫩军”,公开倒向伊斯兰教派;另有部分黎军中立,致使基督教派的力量大为削弱,黎政府面临垮台。

1976年5月,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应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弗朗吉亚(马龙派,任期1970-1976)的要求,派遣3.5万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名义进驻黎巴嫩,并长期驻扎下来。同年9月马龙派教徒萨尔基斯当选为黎巴嫩总统,并在叙利亚、以色列、美国和沙特的共同支持下,试图树立权威。在叙利亚军事干涉和政治调停下,冲突双方开始谈判,但战斗时有发生。不久,叙利亚军队同基督教民兵直接交战,叙军炮击了黎首都东区基督教派控制区。此后,战斗逐渐平息。基督教派武装力量逐渐恢复并有所扩大,其内部的强硬派势力开始对叙的干预不满。1978和1981年,叙军与基督教民兵之间曾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形势对基督教派愈加不利。

到 1977年,黎巴嫩分裂成由叙利亚部队控制的北部地区,由基督教徒控制的海岸地区以及由激进派穆斯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控制的南部几块飞地。巴勒斯坦游击队以黎巴嫩南部为基地,多次潜入以色列袭击以军哨所、而且向以色列村庄发射火箭和炮弹。

1978年3月,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再次潜入以色列,袭击一辆公共汽车,为报复这一恐怖行动,以色列部队举行了代号“利塔尼”的军事行动,于1978年3月14日入侵黎巴嫩南部,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根据地发动毁灭性进攻,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后以色列人遵照联合国决议撤出,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该地区。

1980年,叙利亚在黎巴嫩中部贝卡谷地集结兵力,后又在那里部署苏制萨姆-6地空导弹。基督教长枪党人占领贝鲁特-大马士革战略公路附近扎赫勒周围的高地后,叙利亚对其发动大规模进攻;以色列出动飞机袭击叙利亚人,并轰炸贝鲁特地区,以示警告。1981年7月24日,叙利亚和黎巴嫩基督教武装达成了一项临时停火协议,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随即同黎政府军交战,夺占了黎南部大片地区

1982年6月,以色列出动军队6万余人,发动第五次中东战争,大举入侵黎巴嫩,深入黎境约90公里,占领约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同年8月下旬,在以军包围下,巴勒斯坦武装力量1.2万人撤出贝鲁特,分散到8个阿拉伯国家。8月23日,基督教强硬派人物、民兵司令贝希尔·杰马耶勒当选总统,提出一切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解散所有教派武装、建立统一的政府军和实行全国和解等项主张,遭到叙利亚和伊斯兰教派强烈反对。9月14日,贝希尔·杰马耶勒被炸身死。其兄阿明·杰马耶勒继任总统。暗杀杰马耶勒的凶手事后被查明是叙利亚特工,但是沙龙当时却指责巴勒斯坦人为凶手。为了报复这一行为,1982年9月16至18日,长枪党进入贝鲁特西区的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人数从不到400到3万估计不等,虽然凶手是长枪党,阿里埃勒·沙龙和以色列军队却成了谴责的对象。

1982年8~9月,美国与法国、意大利等国组成多国部队,进驻黎巴嫩,企图以直接的军事卷入为基督教派强硬势力撑腰,使其继续执行亲西方的政策。在美国参与下,黎、以双方经过谈判,于1983年 5月17日签定了以色列从黎撤军的协议。但由于该协议同时要求叙军和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也撤出黎巴嫩,因而遭到叙利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伊斯兰教派的坚决抵制,无法执行。同年10月底至11月初,基督教派与伊斯兰教派***在日内瓦举行全国和解会议,但因双方的严重分歧而陷入僵局。会后,双方武装冲突再次升级。

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舒夫山区撤出后,德鲁兹教派民兵在其首领·琼布拉特率领下,与基督教派民兵和黎巴嫩政府军激烈交战,占领该地区。1983年4月18日,美国驻贝鲁特使馆被炸,50多人死亡。同年10月23日,在事先未得到任何警告的情况下,美国和法国在黎巴嫩的维和部队驻军司令部相继被炸,美军死239人,法军死58人。黎局势的恶化,使美国进退两难。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决定采取“收缩”政策,于年2月7日将海军陆战队撤出,并命令海军战列舰只轰击叙军和伊斯兰教派武装在山区的阵地。

由于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杰巴耶勒主张通过全国和解,由长枪党、马龙教派、德鲁兹教派、逊尼派、什叶派以及其他各派政治***谈判,解决分歧,以达到稳定政府之目的。该年12月,巴解组织***阿拉法特及其追随者在的黎波里受到由叙利亚支持的内部反对派袭击,被困6周之久,后被迫撤至一艘挂有联合国旗的希腊轮船上。 阿明·杰马耶勒总统在困难形势下,转而采取依靠叙利亚调解,和平解决黎问题的方针。同年3月5日黎巴嫩政府宣布废除1983年5月黎、以关于撤军的协议。3月12日第二次全国和解会议在瑞士洛桑召开,两大教派领袖就实行停火、成立制宪委员会等问题达成协议。此后,国内大规模武装冲突暂告平息。1985年 1月以色列内阁在内外压力下,决定从黎南部撤军。6月撤军基本完成。年4月黎巴嫩民族联合政府成立后,由于各方对政治改革和重建军队等问题意见不一,各教派之间以及一些教派内部不断出现新的摩擦与分裂,局势更趋复杂。叙利亚自1976年6月初以来,在黎境内一直驻有3万左右军队。这时它支持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德鲁兹派两大民兵武装,同对政治改革持强硬态度的基督教民兵组织黎巴嫩力量战斗,为牵制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德鲁兹民兵,经黎方默许,巴解武装从1985年起陆续重返黎巴嫩。后者随即与阿迈勒民兵武装发生矛盾,1986年9月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 1985年9月初,叙利亚推动15个伊斯兰教派组织成立民族团结阵线,鼓动一些亲叙的知名人士要求阿明·杰马耶勒总统下台。黎巴嫩力量***胡贝卡在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下,接受叙的调解,于12月同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德鲁兹派达成了结束内战、进行政治改革的协议,为全国和解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由于各教派之间及其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受外国势力的影响远未消除,真正的和解迄今未能实现。

1987年2月,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在叙利亚支持下包围夏蒂拉、萨布拉等多处巴勒斯坦难民营,用重炮、坦克轰击难民营,造成数万人伤亡。为解救难民,联合国向被围难民营派出紧急救援队。1988年4月,什叶派穆斯林阿迈勒运动民兵与民兵在贝鲁特南郊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交战初期,阿迈勒武装控制了大部分什叶派居民区,民兵遭严重挫折。但民兵在伊朗革命卫队支援下,重新集聚力量发动反攻,夺回贝鲁特南郊80%的地区,双方死伤千余人。

1989年3月14日,黎基督教强硬派人物、黎政府军原总司令米歇尔·奥恩发动“”,旨在将叙利亚军队赶出黎巴嫩。导致了以奥恩政府军及基督教民兵为一方,叙驻黎部队及穆斯林民兵为另一方的大规模炮战,造成5,000多人伤亡、数十万人逃离及1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为结束内战,在阿盟主持下,黎各教派首领1989年9月在沙特开会,通过全国和解的《塔伊夫协定》,但奥恩拒不承认黎新政府和当选总统。

1990年10月13日,趁着伊拉克出兵科威特,造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暇顾及黎巴嫩之机,叙利亚政府支持的黎政府军在叙军坦克、飞机支援下攻入贝鲁特东区,闪电般击溃基督教军队,奥恩战败出走,残部投降。黎政府开始在全境行使权力,着手实行将所有派别武装撤出首都的“大贝鲁特”计划。至次年5月,除部分武装外,黎各主要派别武装均撤出贝鲁特,交出武器宣布解散。长达15年,造成14万人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经济损失的黎巴嫩内战基本结束。

黎巴嫩在叙利亚问题上面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接受了一大部分的难民。其他的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了,因为这本来就大国之间的军事博弈,黎巴嫩只是一个小国,连自己国家的事情都没有解决好怎么能够有时间去解决其他的国家的事情呢?

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信仰伊斯兰教和信仰基督教两大宗教的居民组成的国家。到上世纪的80年代,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已经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五成,信仰基督教的人口占40%。黎巴嫩政府是“建立在教派结构的基础之上”,政体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这在20世纪是一种很特殊的国家组织形式。

黎巴嫩同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它国内的矛盾又与巴勒斯坦问题紧密相联。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后,以色列占据了大片巴勒斯坦土地,把96万巴勒斯坦人逐出家园,其中约18万人涌入黎巴嫩。1967年“六?五战争”后,又有25万巴勒斯坦难民进入黎巴嫩。

这样,使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人数达到60万。这些难民大都是逊尼派穆斯林,除10%为受过教育的阶层并在城市有职业外,其余90%住在黎巴嫩南部和沿海周围的难民营里。

黎巴嫩内战爆发后,叙利亚军队就积极干预,开始是进行调解活动,后来就以制止内战、维持和平为由直接出兵进驻,对黎巴嫩的政治局势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