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一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动态

文章内容

有关奥运会的故事-关于奥运会的历史故事

tamoadmin 2024-08-14
1.一个详细些的奥运会感人事2.奥运会励志故事3.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小故事4.奥运会的小故事一个详细些的奥运会感人事1、含泪的微笑 在13日进行的北京奥运会体子团

1.一个详细些的奥运会感人事

2.奥运会励志故事

3.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小故事

4.奥运会的小故事

一个详细些的奥运会感人事

有关奥运会的故事-关于奥运会的历史故事

1、含泪的微笑

在13日进行的北京奥运会体子团体比赛中,中国队以188.900分击败实力超强的美国队,获得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女团奥运金牌,创造历史。

这是中国女队集体发挥最好的一次。在前两项跳马和高低杠的较量中,中国姑娘们凭借技术和稳定的心理顶住了美国队的攻势。完美结束高低杠比赛的美国队员拥抱相庆,但中国小丫却以更加完美的表现将压力留给了对手。

程菲,也经历了“走过自己”。在第三项最容易失误的平衡木上,以稳定著称的她第一个上木。在开场一个漂亮的后空翻串后,她一只脚踏空,身体出现剧烈晃动,观众的心也跟着晃了起来。程菲努力想控制住身体,但还是掉了下来——全场一片惊呼。但程菲没有沮丧,她只用了几秒钟调整,深吸了一口气重新上木。腾空、转体、落地……此后的动作她做得丝丝入扣,避免了更多的失分。

观众将最大的热情献给了创造历史的中国女子体操队。伴随着《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欢快音乐,全场观众、中国体操队教练、运动员一起和着节拍击掌,为场上进行自由操比赛的江钰源伴奏。最后出场的程菲在气势恢宏的《黄河》一曲伴奏下,以充满的表演,将中国人的豪情推向高潮……

在北京的奥运赛场,中国女子体操队与其说是战胜了对手,不如说是她们战胜了自己。而一向以现场发挥好著称的美国队,却连续出现重大失误,老将萨克拉莫平衡木掉木、自由操坐到地上,“全能女王”约翰逊自由操出界。她们输给了无畏的中国女子选手,也输给了自己。

13日随着中国体操史上首枚奥运女团金牌的产生,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笑脸的海洋、五星红旗的海洋。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女队的6名选手抱成一团,哭了。

眼泪,属于中国女子选手;但欢笑,更属于中国女子选手。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音乐声中,她们笑了,很美、很灿烂,虽然笑容里,还有泪光闪现。

2、奥运会不该遗忘的故事

本届奥运会即将结束,除了那些被历史记载的辉煌,还有很多小故事不该被我们遗忘。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总是依赖那些伟大,更多需要人生的感悟。每一次奥运会都会有这样的人生故事,本届奥运会也不例外,随手撷取一点,以示不忘。

这名荷兰男子名叫范德韦登,他获得了男子1万米游泳的金牌。

本届奥运会第一次设置了男女1万米自然水域的游泳比赛,这项比赛也被称为水上马拉松。范德韦登获得这项比赛的金牌并不容易。2001年,范德韦登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他战胜了血癌,重新开始训练,最终获得游泳比赛中最消耗体力的10公里马拉松项目的金牌。在他的光脑壳上,还有手术留下的坑,气喘的时候还会动!这种毅力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吗?

在10公里水上马拉松比赛中,还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她是一名女性,南非姑娘图依托。2001年,图依托在一场中失去了左腿。康复之后,她开始了最艰苦的训练,获得女子10公里游泳的比赛资格。虽然她没有获得奖牌,只获得16名,但是,有几个四肢健全的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她叫帕蒂卡,一位波兰姑娘。

帕蒂卡是天生肢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用得是自己健全的左手,发球时,她用残缺的右肢来持球。虽然她没有取得任何名次,但是,在小组赛中,帕蒂卡居然赢了我国香港著名选手帖雅娜一局!图依托和帕蒂卡以残缺的身体参加了健全人的运动会,她们还将参加下月举行的残奥会,祝福她们。

这名美国小伙子名叫尚托。今年6月,美国奥运选拔赛之前,他被确诊患有癌症。他没有向外透露,坚持参加选拔赛,他获得了北京奥运会200米蛙泳的参赛资格。尚托决定在奥运会之后再接受治疗。虽然有人对他的决定感到不解,甚至反对,因为人们会问: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奥运会重要?但是,尚托说: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能来到水立方已实现了我的目标。他没有得到任何名次,却创造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尚托在美国游泳队也成为大家关心呵护的对象,甚至成为鼓舞他人的精神力量。菲尔普斯创造自己的奇迹,是否也有尚托的功劳?

这位姑娘名叫苏丽文,来自。

跆拳道简单说就是用脚的拳击。苏丽文在比赛中受伤,但她坚持参加铜牌争夺战。她用一条腿支撑自己,用伤腿发动进攻,并且首先得分。比赛过程中,苏丽文十几次摔倒,裁判多次询问她是否继续比赛,她都咬牙坚持了。亲眼目睹的人都流下了眼泪,没有人强迫她,教练也希望她放弃,免得伤势严重,造成残疾。但是,她自己坚持下来。虽然她没有得到铜牌,但是,人们在心中送给她一块金牌。苏丽文受伤坚持比赛,有人把她与刘翔作比较。孰是孰非?我们已不忍心评论,苏丽文给了人们难得的感动,这就够了。

这个大块头是个德国人,名叫施泰纳。

施泰纳获得举重105公斤以上级金牌后,他站在领奖台上,一只手拿金牌,另一只手始终拿着自己妻子的照片。施泰纳2004年通过电子邮件与苏珊认识,2005年他们结婚了,他们一起为参加北京奥运会而攒钱。但是,2007年,一场夺去了他妻子的生命,妻子临终前说:我多想和你一起去北京,你不要放弃,一定要得金牌。从此以后施泰纳总是随身携带亡妻的照片,训练场上,也永远摆着亡妻的照片。他没有辜负亡妻的心愿。发奖的时候,施泰纳迟迟不肯上领奖台,直到教练给他拿来亡妻的照片。一个虎背熊腰的硬汉子,当众流下了眼泪,我们似乎与他一起听到苏珊在天堂里的笑声。

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的盛会,但是,体育不能成为生活的一切。除了金牌之外,真正长久感动我们的,是平淡而勇敢的生活。感动我们的还有很多,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发现感动自己的平凡元素。

奥运会励志故事

奥运会里面也有很多励志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体操专案冠军李小双

李小双1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进入国家队,1983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队的****;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19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著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跳水冠军胡佳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还有人叫他“战神”。可怎么想,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沾上边。然而,为了久等4年的奥运冠军梦,胡佳说,他只有拼,没有退路!

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水队选拔赛,队内的排名是田亮第一,黄强第二,胡佳第三。当时参加奥运会男子跳台专案的名额只有两名,胡佳是替补。

比赛前一个月,黄强训练中手腕骨折。本来一直是黄强和田亮配合双人,队里突然有一天通知胡佳:决定由他和田亮配合双人。大家一下明白,胡佳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胡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拿过一个单人的全国冠军,甚至没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赛,竟然就要去奥运会了。 一下子,舆论哗然。 “听到这个讯息是不是特高兴、特紧张?”当时几乎每个记者都问了胡佳这个问题。 “高兴是一定的,但一点都不紧张。”胡佳分析当时的状况:“首先,当时国外和我交过手的只有萨乌丁。奥运会前我们比过3次,两次都是我赢他。心理上我没负担。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赢过田亮一次。其他人反正都没比过,也无所谓害怕。出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在我心里就一个感觉,我没有对手!”

17岁的胡佳轻装上阵,去了悉尼,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比赛的任何结果对他都正常。

悉尼的赛场,前3个动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个动作,7个裁判甚至有6个给了他10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在第3个动作之后高出田亮30分。 第4个动作626B,胡佳一直告诉自己:“要跳得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 他上了跳台,起跳、空中翻腾,都很完美,入水的一瞬,胡佳的身子向后倾了一下,大片水花紧随其后,全场轻嘘一声! 无疑,626B这个动作砸了。就因为这一个动作,田亮后来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并以总成绩高出胡佳21分的优势排在了第一。 后面的两个动作胡佳发挥稳定,赢回了10分。但他还是输了,输给了田亮,也输给了自己的稚嫩。 拿到双人和单人跳台的两枚银牌,胡佳回国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鲜花和掌声,可他却特别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间我能控制得再好一点,冠军就是我的!” 胡佳开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够的经验,我有实力成为奥运会冠军!”

2000年之后,胡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战胜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胡佳主动向队里提出要求,给自己提高难度。 于是,胡佳开始练习5255B这个当时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紧接着的世界跳水锦标赛,胡佳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个动作,尽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开始说,胡佳是“中国跳水难度第一人”。 没过多久,胡佳开始练习407B。这是个面对台、向台内翻腾的动作,只要运动员稍不留神就可能碰台,危险性很大。以前有人跳过,但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没人敢用。

两个动作是胡佳的杀手鐗。为了练好它们,胡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受过多少次伤。训练中,教练让跳5个,胡佳要是不满意,一定再给自己加5个,直到满意为止。胡佳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雅典,新的轮回

雅典奥运会,胡佳告诉自己,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 但事情往往就不会那么随人心意。雅典奥运会前3个月,胡佳的脚腕韧带在训练中拉伤了。 “当时脚肿得很大,我想,完了,不会是韧带断了吧!可别成了第二个黄强。” 还好,队医的诊断仅仅是拉伤。之后的两个星期,胡佳在医生的嘱咐下卧床休息,而奥运前的4次大练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奖赛,也在胡佳卧床的同时展开。 “奥运会就在眼前。别人都在抓住大赛机会多锻炼锻炼,而我……”胡佳感觉自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心乱如麻。 离大奖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还有一周,胡佳终于恢复到可以参加一些队内训练了。胡佳告诉自己,雅典奥运会前只有这一次大赛能够练兵了,就算单腿跳,我也要去,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 “伤还没全好,最好不要去。”领队和教练都给了胡佳这样的建议。 胡佳没有改变主意。

比赛前一个星期,胡佳说,他是把一分钟的训练时间当成两分钟来用,胡佳像疯子一样给自己加量,最后,打了两针封闭,他上场了。 整个比赛胡佳都觉得脚腕钻心地疼,可胡佳还是赢了。那是他印象里最艰难的一次夺冠。 随着上海大奖赛的结束,雅典的战鼓慢慢敲响。

胡佳又开始偷偷给自己加量,教练怕他练过,没少批评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个动作没练到我满意的程度,我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攻下来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够,要多练。”

训练时间之外,胡佳每天还要拉着爸爸妈妈陪他打羽毛球。他一对二,老两口轮流上,还是招架不住。

“雅典奥运会前的心情很复杂。之前失败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有放弃,就因为自己的信念没有断。尽管有时候练得都想吐了,可我还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跳板上。 和悉尼一样,前3个动作胡佳发挥正常,排到第4。第4个动作407B,这个动作是胡佳在大赛上第一个用的,以前比赛,这个动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坚信自己不会再犯和悉尼奥运会同样的错误。 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转,胡佳成功了,他把追到了第2。

最后两个动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场最高分! 胡佳终于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乒乓球冠军邓亚萍

关于她的报道、新闻已有“充栋”之规模,她的故事、经历也为众多人耳熟能详。我们只简单地赘述如下:1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身高1.50米。5岁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运动生涯 *** 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并连续两届获得4次奥运会冠军1992巴塞罗那女子单双打,1996亚特兰大女子单双打。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乒乓球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专案是在1988年,在当年中国军团获得的5枚奥运会金牌里,乒乓球就占了2枚。四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乒乓球队统治力更强,邓亚萍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邓亚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拟,她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之一,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最喜欢看她的比赛,在给她颁奖的时候会亲切地拍拍她的脸颊,还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年以后,退役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体育界的代表,邓亚萍和杨扬、高敏等奥运冠军一起赶赴灾区,参加灾后心理救援。其实,邓亚萍的自身经历就是个励志的榜样,她因为身高的原因在刚开始练球时被挡在体校大门之外,但喜欢乒乓球的她并没有过早放弃,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勤学苦练,绑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十几年的苦练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势,并改变了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她退役之后的道路,在学业面前,她依然没有退缩,从26个英文字母到现如今的北京奥组委官员,邓亚萍在乒乓球之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她,也成为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典范。

邓亚萍的故事还有很多,两次北京申奥代表、四次奥运火炬手经历以及现在的北京奥组委官员,赛场外的每一次冲刺都会让人想起她打球时的劲头儿:无所畏惧、顽强拼搏以及超强的自信。

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小故事

1、施泰纳铁汉柔情

在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夺冠的德国选手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

2、丘索维金娜母爱伟大

在体操赛场有一位“奶奶级”选手,33岁的丘索维金娜。02年,她3岁的儿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当时丘索维金娜为了赚取奖金给儿子当医药费,自己又重新回到赛场。最终,丘索维金娜夺得了本项目的银牌,令这个伟大的母亲更加让年轻运动员肃然起敬。

3、残臂少女意志坚

来自波兰的残臂少女纳塔莉亚帕蒂卡已经创造了历史:她是首个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选手。没有右手,帕蒂卡便用右臂肘下残存的部分夹着球抛发,帕蒂卡不但和健全人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并且站稳了,带着与她标志性金色马尾一样轻快的表情。

在女子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中,24岁的纳塔莉-杜托伊特显得那么特别,这位因失去了左小腿的南非选手成为了历史上首位入围奥运会比赛的截肢运动员。在决赛中,纳塔莉以2小时49秒9的成绩排在25名参赛选手中的第16位。

4、埃蒙斯真爱胜真金

美国射击选手马修-埃蒙斯,四年前在男子50米三姿赛上脱靶将金牌“送”给贾占波,但却因此与捷克美女卡特琳娜-库尔科娃谱出一段恋曲,并喜结连理。从此,两人相拥相爱的镜头便在北京射击馆一遍遍地上演。

5、超越生命的女飞人

达娜-侯赛因,伊拉克代表团中唯一的女运动员。在女子100米预赛中,她穿着二手跑鞋跑出了12秒36这一个人最好成绩,不过比之本组第一名的法国选手阿龙她慢了近1秒。赛后接受访时她说“我今天能够得第几并不重要,我能够代表伊拉克来参加比赛,站在北京奥运会的跑道上,就是胜利……”

6、李培永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李培永,雅典奥运会举重69公斤级的银牌得主。不过,在本届奥运会挺举第一次试举184公斤时,他不慎左侧脚腕扭伤导致左小腿痉挛。在接受了应急救治后,李培永又一瘸一拐地继续挑战第二次、第三次试举。尽管在第三次试举中,他曾将杠铃举至肩膀,但最终还是屈膝倒地。即使在倒下的最后时刻,他也没有松开抓杠铃的手。

7、周苏红拼来铜牌送锤锤

曾经赋予中国人精神意义的中国女排,此次虽然未能卫冕,但依靠着拼搏精神最终还是赢得了一枚铜牌。在季军争夺战后,周苏红流下热泪,甚是激动。当初一次意外让汤淼失去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机会,因此周苏红是一个人肩负着两个人的期望走上赛场的。当最后完成心愿后,周苏红甚至发表爱的宣言“奥运会后和汤淼的婚期不变!”

奥运会的小故事

(1) 奥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丽萍1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2)马拉松选手巴尔蒂尼——从奶牛场跑出的奥运冠军

有人否认,雅典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圣地。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本届奥运会最后一项引人关注的压轴戏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跑进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场地、雅典帕纳西奈科体育场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的,不是来自肯尼亚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特加特和在这个项目强大的非洲选手,而是许多人并不熟悉的意大利的斯特法诺·巴尔蒂尼。

然而,了解田径的人都知道,巴尔蒂尼并非“外星人”,而是一位在近几年非洲选手基本垄断世界长跑及马拉松比赛的潮流下,惟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锦赛和世界几大著名马拉松赛上与之抗衡并取得好成绩的白人马拉松选手。因此,赛前意大利人就已经把这枚宝贵的金牌“偷偷地”计在自己的账下。

生于意大利布斯特诺沃一个奶牛场的巴尔蒂尼拥有非常好的马拉松天赋和成绩,在他的带领下,意大利人在男子马拉松项目上,成绩仅次于非洲强国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巴尔蒂尼的马拉松生涯是从1995年10月的意大利比赛开始的,当时他以2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获得了第11名,一年后他便在帕尔马举行的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上赢得了冠军。但他取得重大突破是在19年的著名英国伦敦马拉松赛上,他不仅以2小时07分57秒的成绩创造了他的第一个意大利全国纪录,而且还排在葡萄牙的平托之后获得亚军,让赛事的组织者惊奇不已。

继1998年获得了欧洲田径锦标拉松冠军后,巴尔蒂尼又先后在2001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和2003年法国巴黎田径世锦赛上两次获得该项的铜牌。对巴尔蒂尼来说,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是他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4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他因臂肌受伤而不得不放弃了那次赢得奖牌的机会。那段痛苦的经历至今让巴尔蒂尼难忘,但却使他变得更坚强。

巴尔蒂尼和教练每年冬天都要到纳米比亚的高原训练,而每次从高原下来他的成绩都很好。今年的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是在公元前490年希腊英雄菲利比德斯跑到雅典报告胜利喜讯的原马拉松线路上进行,丘陵和小山很多,加上8月的雅典气温炎热,对运动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巴尔蒂尼为此做了充分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准备。果然,巴尔蒂尼在比赛进行到第35公里时开始赶超领先的巴西选手利马,最终不负众望,继汉城奥运会博尔丁之后,巴尔蒂尼成为第2位赢得这枚奥运会金牌的意大利人。

当巴尔蒂尼头戴橄榄枝花环站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冠军领奖台上,在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注目下接受国际奥委会罗格授予的金牌时,他成了意大利的英雄。

(3)刘翔拥有无限青春

五年前,两位16岁的少年一起入选了上海体工队:一个叫,主攻项目400米;一个叫刘翔,主攻项目是110米栏。

按照两人一间寝室的标准,和刘翔成了室友,朝夕相处一年整。

“他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觉得努力是必须的,但天赋也非常重要。要换成我,就是一天24小时不停地练,也没用。”回忆那段和刘翔在一起的场景,有些支吾了:“实在是想不起来了,那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他这个人很爱干净

刘翔很爱干净,衣服和鞋子从来都是一尘不染。在寝室里,他对他的生活用品布置得也是非常整洁。床上的布置从来是整整齐齐,鞋子也是一顺溜地排列在床下。就连墙上有什么不顺他眼的斑迹,他都会拿出学校里发的体育海报贴上去,还说全当是给寝室来一次简单装修。

一有空,刘翔就主动整理寝室,我也跟着一起收拾。也正是因此,我们的寝室还被院里评上了“文明寝室”。

我俩都不喜欢闹猛。没什么事情,我们也会呆在寝室里:翻翻课本,看看杂志,听听音乐……不过学习这方面,他是比我好,特别是英文。别的不说,那些我都不知道唱些啥的英文歌曲,他听个几遍,居然就可以很顺溜地唱上两句。

他总说舒淇很漂亮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但我有广阔的胸襟同强劲的臂弯……”

这是张卫健扮演的韦小宝说的一段台词,在年轻人中曾经很流行,也成了刘翔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口头禅。有时候,他一天要说上十几遍。

在我印象中,刘翔最喜欢舒淇。每当电视里出现舒淇的广告时,刘翔都要赞叹一番:“舒淇真是漂亮,那皮肤真是好!……”后来,只要看到有舒淇的海报和广告贴画,他都要驻足赞叹一会儿。

青春痘让他愁眉苦脸

说到刘翔赞叹舒淇皮肤好,那就不能不说刘翔的脸了。那时候,他脸上几乎是长满了青春痘。

为此,他还去了趟六院,配了很多外用的药水。然后,他每天对着镜子,小心翼翼地往脸上涂药水,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

当然,刘翔真正在意的是比赛。一次,他去西安参加一次全国比赛,结果他在比赛中摔了一跤,拿了一个第八。回到上海,他很自责地告诉我:“这回丢脸丢大了,我的目标是冠军。”

(4) 为中国台北拿首金 陈诗欣

雅典法里罗奥林匹克跆拳道馆响起排山倒海的欢呼。

赛场上,陈诗欣已经泪流满面。

这一枚中国台北的首枚奥运金牌,迟到了四年。

在跆拳道馆里出生的陈诗欣,五岁开始就练跆拳道。在台北开道馆授课的父亲帮助下,1994年年仅十四岁的陈诗欣就在世界杯上勇夺冠军。同时,由于她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还获得了最佳选手奖。

1996年巴西世界杯,陈诗欣再次轻松夺冠。但拿下第二枚金牌后,她的心情起了很大变化。“没有喜悦,也觉得没有挑战性,世界冠军的头衔对于当年只有十六岁的我来得太容易,”陈诗欣回忆说。

在台湾,管理部门对世界冠军设有体育奖金,两个世界冠军的头衔,让小小年纪的陈诗欣已经有了上百万元的收入。从小在道馆长大,一直在训练和比赛中生活的她,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只是想着怎样不必靠跆拳道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脱下道服,要离开,一定要离开,”陈诗欣说。

在当时“男友”的支持下,陈诗欣在巴西世界杯后离家出走,两人双双赴台中打工。一时的任性、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念头,让她的生活陷入两年多的挣扎。

在离家的那段日子里,未成年的陈诗欣当过电玩店小妹,做过传销,也摆过地摊,尝过人生种种酸甜苦辣。同时,由于到处奔波,经常熬夜,陈诗欣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练跆拳道时充沛的体能不见了,有一度经常感冒、发烧。

“其实每当在外受到伤害时,都很想回家,亦曾鼓起勇气走到家门口,但是无法突破心结走进去,因为我知道父母亲及家人对我的失望及绝望……”

1999年,倔强和爱面子的陈诗欣,在挣扎了半年后,选择在3月18日父亲陈伟雄生日那天,带着一个蛋糕回到家中。家人用温暖的怀抱和喜悦的泪水洗去了她两年多满身的尘埃和伤痛。

同年五月,陈诗欣报考台北体院被录取,也重新穿上道服进行训练。浪费了三年的时间,重回道场的她练得很苦,也很艰难。

2000年悉尼奥运会,因为她此前三年没有比赛成绩,因此未能代表中国台北队参赛。“我只能在电视和报纸上关心队友的表现,我很不甘心。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任性,我应该在奥运的赛场上……”

2001年在日本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陈诗欣东山再起,夺得复出后首枚金牌。接着,在越南世界杯和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她又连续夺冠。

但在接下来的2003年世锦赛上,陈诗欣输得很惨。关键时刻,台北体院生理实验室的徐台阁博士及时拉了她一把。此后,徐博士一直从运动生理的角度,为陈诗欣和她的队友开处方调整,对她的体重、体能、肌力进行全方位的调理和提高。

经过生理调整和技术特训,陈诗欣在奥运会亚洲区选拔赛上获得冠军,终于顺利地拿到了奥运入场券。

于是,就有了26日晚雅典法里罗奥林匹克跆拳道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

陈诗欣说:“在比赛中,我一直觉得,我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我就能赢得这枚意义重大的金牌。”

这个一度叛逆的女子,终于为自己、为中国台北迎来了这枚迟到的金牌。

(5) 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唐功红讲述夺冠背后的故

——唐功红讲述夺冠背后的故事

记者 应强 汪东

“拼了,你随意去举,举起举不起都是英雄,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21日上举重台前教练对她说的话仿佛至今还响在唐功红的耳边。

24日,夺得中国参加冬季和夏季奥运会以来第100枚金牌的山东姑娘唐功红和中国举

重队女队副总教练马文辉来到雅典奥运会新闻中心新华社雅典报道团团部接受了访,并讲述了她在夺得金牌前后的情况。

“当时我比较紧张一些,我们教练跟我讲,不要想得太多,你随便去举,你举起举不起都是英雄,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举就可以了,其它后果责任都在他身上,”唐功红对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

当时唐功红抓举比赛发挥不理想,挺举比赛韩国选手张美兰举起了172.5公斤,把唐功红逼上了绝境,只剩最后一次机会的唐功红必须举起182.5公斤才能夺冠。

“作为一个教练员不能说得过多,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那是相当紧张的。最后一把我就摸着她头说,看着我眼睛,现在是该爆发的时候了,举好举不好,教练不能说什么,领导也不能说什么,但是我们拼了,死也要死在比赛台上,”马文辉说。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们也做了这种准备,这场比赛是一场恶战。我们开会到夜里12点,团部又打电话让所有教练员全部都到团部去,研究唐功红的战术,研究了一个半小时,回去继续研究,一直到凌晨4点多。所以唐功红这块金牌,我们安排得非常细,领导亲自给我们布置战法,所以这块金牌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团部。开始时候不愿意跟队员说这些事,怕给队员增加压力,”马文辉将夺冠背后的秘密和盘托出。

“我后来就想拼吧,既然教练都说了,也就没有什么压力和包袱了,最后就拼吧,”唐功红一拼就增加了10公斤。她最后成功了,举起了182.5公斤重的杠铃,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并为中国夺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枚金牌——第100枚金牌。

(6) 奥运冠军柳承敏是个乒乓球神童

国运动员柳承敏23日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以4:2战胜中国运动员王皓,获得冠军,成为继韩国刘南奎、瑞典瓦尔德内尔、中国刘国梁和孔令辉之后第五位夺得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金牌的运动员。

柳承敏生于1985年8月5日,祖籍汉城,家住仁川市江华岛。柳承敏自幼迷恋乒乓球运动,很早就表现出乒乓球天赋,被称为“乒乓神童”。19年,年仅15岁、正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柳承敏成为最年少的韩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

2000年9月,初出茅庐的柳承敏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因缺乏经验而在男单第一轮便惨遭淘汰。好在他与师哥李哲承配对,在男子双打比赛中闯进半决赛,并最终获得第四名。

翌年,柳承敏高中毕业后,两个乒乓球俱乐部争夺这位天才少年。由于柳承敏在两个俱乐部注册,有1年多时间未能专心练球。最后,韩国乒乓球协会出面调停,柳承敏最终归属三星生命俱乐部。在那里,柳承敏的乒乓球球技得到明显长进。

自2002年起,柳承敏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中开始显露锋芒。在釜山亚运会上,柳承敏获得男子双打冠军。在去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柳承敏获男单亚军。今年,柳承敏在埃及公开赛和美国公开赛上两度获男子单打冠军,在国际乒联世界排名榜上升至第三位。

在雅典奥运会来临之际,柳承敏的腰部扭伤,休息一个星期后参赛,身体状况没有得到全部恢复。在男单决赛中,柳承敏面对的是国际乒联排名第四的中国新锐王皓。论战绩,此前王皓6战全胜,柳承敏几无获胜可能。尽管如此,柳承敏削发明志,决意一搏。比赛中,柳承敏也感到些许紧张,但他放手对决,最终赢得胜利。

柳承敏奥运夺冠,在韩国奥运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韩国运动员刘男奎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玄静和、梁英子摘取女子双打金牌。自那以后,韩国运动员在三届奥运会上均与金牌无缘。赛后,柳承敏表示,希望他此次夺得雅典奥运会金牌能使韩国乒乓球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