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中国有奥运会吗-193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
1.历史上奥运会取消过几次
2.奥运资料
历史上奥运会取消过几次
历史上奥运会取消过三次
第一次是因为一战1914年,著名的萨拉热窝发生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迅速引爆。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被卷入了这场战争,或主动或被动,并根据立场的不同划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
这场约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超过1600万人丧生,长达4年的浩劫使得欧洲各国均遭受到重创。
特别是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奥斯曼帝国等还要面临巨额赔款。
其实从1912年,能容纳超过18000名观众的柏林奥运会主场馆就已经开始动工了,不料战火的蔓延使得公共安全陷入危机。考虑到参赛运动员的安全,柏林奥运会只得取消。
第二次1940年。1936年,日本经过重重竞争,好不容易拿到第12届奥运会的举办权。没想到次年,卢沟桥爆发,二战的亚洲战场逐渐形成
在1938年的国际奥委会例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要求剥夺日本举办1940年奥运会的资格,因其破坏世界和平,有违体育精神。但在东京奥委会的坚持和保证下,国际奥委会当时并没有做出取消的决定。
奥委会大会结束没多久,冬季奥委会迫于军方压力,宣布1940年日本为了纪念神武纪元2600年,要在1940年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而无法举行奥运会。于是1940年奥运会顺延至候补城市赫尔辛基。而后又因为二战的全面爆发,芬兰只能向奥委会提出停办申请。
第三次停办是1944年的伦敦奥运会(第13届)。也是因为二战的原因,欧洲战场战火的蔓延使得英国也被卷入。思考再三,英国只能宣布无力举办第13届奥运会。
连续两届奥运会的连续停办,使得人们把这几年称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现代奥运会史上的三次停办,皆与战争有关。战争既毁掉了奥运会,也扼杀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奥运资料
1918年4月26日,科英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她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一心想在水上运动搞出点名堂,但每次参赛都名落孙山,只得改弦易辙转投田径。1936年,18岁的科英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但成绩不理想。1938年,她以11秒的成绩创造了100米跑的世界纪录。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已有两个孩子的科英一举夺得女子100米、200米跑、80米栏和4×100接力4枚金牌,创造了奥运史上罕见的奇迹。科英曾12次打破世界纪录,33次创造荷兰国家和奥运会纪录。
马拉松是一项长跑运动项目,它起源于希腊一个战士是个长跑能手,为了向首都雅典报告胜利的消息,不顾身上有伤不卸戎装,从马拉松镇跑回雅典,以致于累毙,这种爱国主义的壮举,一直感动着后来的人们。1895年法国一位科学家写信给现代奥运会发起人建议用马拉松命名一种长跑比赛:于是在1896年于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首次出现马拉松赛跑这个新项目,赛跑距离就是当年战士从马拉松跑回雅典的实际距离:40公里200米,当届的冠军是希腊一名运动员。成绩是2小时58分50秒。1924年,人们重新测量了这段距离,把以前的距离修正为42公里195米,以后一直未变。
所谓奥运圣火,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的火炬。圣火熊熊,日夜不熄,直到闭幕。点燃奥运圣火的火炬,是在古代奥运会举办地希腊古代场奥林匹亚点燃,然后由各国运动员轮流传递到本届奥运会举办地的。点燃圣火起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当时奥运会主办国德国派运动员到希腊古代奥林匹亚赫拉神殿前,按照古代希腊点燃圣火的方式点燃第一支火炬,然后运动员持火炬传给前往柏林路经国家的运动员,依次传到柏林奥运会场,点燃圣火。从那以后,每届奥运会都要依法点燃圣火,祝福人类永远和平和幸福。
现代奥运会是1896年4月6日在希腊的雅典举行,并且成立了国际奥运会。这一届共有13个国家311名男运动员参加了100米、400米、800米、马拉松等12个项目的比赛。现代奥运会是每4年举行一次,因为是在夏天,所以又叫“夏季奥运会”。
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伊菲图斯。
1894年6月23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顾拜旦在第五届奥运会上发表了他的著名诗作《体育颂》。
奥林匹克宪章明文规定,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内容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使世界运动员在每4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聚会在一起。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语言是法文和英文,因此要求国际奥委会委员必须能讲英语或法语。近年来,又增加了西班牙语、俄语和德语,这5种语言为公用语,在会议上同声传出。国际奥委会的文件包括奥林匹克宪法章在内的重要文件,如遇英文本法文本有出入之处, 则以法文本为准
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个格言是顾拜旦的一位老朋友亨利-马丁·狄东1895年提出的。
现代跳远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较晚的一个项目。尽管在公元前200多年的时候,在克尔特人的运动会上就出现过用同一只脚连续三次跳跃的跳远比赛。中世纪的欧洲也有一些国家出现过跳远比赛。公元1465年和1472年在苏黎世举行过跳远比赛,对获胜者颁发了奖品,但直到此时还没有正式的比赛规则。
现代跳远运动,18世纪起源于爱尔兰和苏格兰,仍然用单脚跳;但在德国出现了交换腿的跳跃方法(左脚-右脚-左脚或右脚-左脚-右脚)。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男子跳远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并成为首届奥运会上的第一个决赛项目。冠军被美国选手康诺利获得,成绩是13.71米。
第二届奥运会上,跳远的成绩就突破了14米。但是从第二届开始,直到第九届奥运会,跳远的成绩发展极为缓慢。
1960年,波兰选手施密特第一次在比赛中突破17米,尽管他在1960年、1964年连续两届奥运会上都获得了金牌,但在奥运会上他从未超过17米。这个荣誉被前苏联选手萨涅耶夫得到,在此后的连续三届奥运会上,他以17.39米、17.35米、17.29米的成绩确保了自己的冠军地位。
17米纪录在奥运会上一直保持了六届,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康利首次突破了18米
一次不缺席参加了各届夏季奥运会的国家只有4个:澳大利亚、希腊、英国和瑞士。
1920年,第7届奥运会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行。力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协约国将士,经组委会讨论通过,在会场中点燃焰火,以象征和平。当绚丽的焰火燃起时,场面极为壮观庄严。力了发扬奥林匹克的精神,传播友谊与和平,1928年奥委会通过决议,正式规定在开幕式上耍举行隆重的仪式,点燃圣火台上的火炬,以火炬燃烧与熄灭象征开幕与闭幕。同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上即执行了这一决议。当时按照古代奥运会的传统在希腊奥林匹克山上用凸镜点燃圣火火炬,途经希腊、南斯拉夫、奥地利、德国而进入荷兰,最后在开幕式上按规定的时间进入阿姆斯特丹的会场,点燃了圣火塔上的火焰。在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时,正式用人进行接力传递的方式来迎送火炬,人们认为运动员用接力跑的方式来迎送火炬,有利于扩大奥运会的影响,传播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后的奥运会一直沿用此法。
现代奥运圣火传递是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始设置的。
早在古代奥运会上,持火炬赛跑就是希腊人祭祀仪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193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代奥运会的圣火仪式。从那以后,在每届奥运会期间,从开幕日期到闭幕式为止,在主办城市的主体育场都将燃起奥林匹克圣火。该会议还规定,奥运火种必须来自古希腊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以此来象征现代奥运对古希腊奥运精神的承传。
1936年7月20日,在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火炬点燃仪式,12名身着希腊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乐曲伴奏声中点燃了第一支火炬,随后正式开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火炬由希腊开始,整个行程共3075公里,于8月1日抵达柏林运动场的开幕仪式,它成为古代奥运理想传播的象征。从这届奥运会开始,火炬接力便成为奥运开幕式前和开幕式上的传统习俗。
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上,已有两个孩子的荷兰“妈妈选手”法兰西娜·布拉克尔斯·科英创造了奇迹,一举夺得4枚金牌,使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其他运动员黯然失色,许多体育史学家甚至把本届奥运会称为“科英奥运会”。
现代奥运会的会旗上有一组五环标志,5个圆环分别为红、黄、蓝、绿、黑5种颜色。这个标志是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由顾拜旦提议设计的,5种颜色分别代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州五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