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回放完整版_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回放完整版视频
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几个小时?
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
3.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8篇
4.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凸显了哪些中国特色?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2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 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本届残奥会安保。警方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平的发挥。
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
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3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4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日女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5“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贯彻两个奥运“同样举办、同样精彩”的精神。事实上,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不仅有着深刻的人文观照为内核,更有着现实的背景作推动力。
四个月前,中国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礼。整个抗灾救援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旗帜,值得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永远铭记,必然进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书写。同年,在中国举办人道主义盛会——残奥会,这场在全体中国人对人道精神有着深刻体会背景下举办的盛会,不啻一次人性升华的仪式。
对于大地震后的中国,残奥会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如何鼓舞、帮助“汶川一代”心灵、肢体受创的国民自强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残奥会的举办无疑将从物质到精神上为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除了为主办城市留下大批的无障碍设施,一种更加先进的、国际化的残疾人观,在中国社会掀起文明风暴,这将可能提升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
残奥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更是毫不逊于奥运。她倡导回归人类的发展、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道主义的伟大。平等、尊重、博爱的精神之光,通过残奥会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残奥会已经给出了现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标准,即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是否现代化,要看是否能让残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间。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62022年冬天我们在中国北京将迎来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我非常高兴,到时候奥运会上的两个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会来到我们身边,听它们的名字是不是就很可爱。“冰墩墩”和“雪容融”它们是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宝宝。
冰墩墩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各国青少年的喜爱。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冰”也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墩墩的`设计现代时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富的形式,智慧的内涵,多彩的风格。
雪容融形象来源于灯笼。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冰墩墩和雪容融两个小朋友还没有长大,还需要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它们两个也不在一所学校。冰墩墩每天早上早早的穿衣起床、吃早饭准备上学,在学校是一个三好学生。学校每天都有晚自习,晚自习下课后都很晚了,冰墩墩怕黑,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都忐忑不安、战战兢兢的回家。
雪容融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到了和冰墩墩同一所学校,两个人还成为了同班同学,很快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建立了纯洁的友谊。它们都彼此的很信任对方,从不欺骗对方,一旦对方有需要帮助的都会全力以赴,就像夏洛和威波尔一样。雪容融知道冰墩墩怕黑,就每天下晚自习后陪伴它一起回家,把冰墩墩送回家后,自己才返回另一个方向的家中。冰墩墩在雪容融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耐其烦的反复为它讲解问题。两个好朋友就是这么互助互爱,快乐成长着。
纯洁的友谊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困难,成长进步。珍惜我们身边纯洁的友谊,珍惜我们身边纯洁的朋友,我们像冰墩墩和雪容融一样互助互爱,大家一起战胜困难,一起成长进步。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7在寒冷、遥远的东方,有只可爱的灯笼宝宝,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雪容融”。她善良又勇敢,总在人们迷路的时候及时赶来,用明亮的灯光为大家指引方向。人们纷纷称赞她有爱心,这些称赞声甚至传到了月亮上,一只熊猫的耳朵里。
“冰墩墩”是一只来自未来的航天熊猫。他穿着冰晶航空服,戴着五彩光环头盔,正在执行太空探索任务。他拿着高科技的智能望远镜,一下就看到了灯笼宝宝那小小的、红红的身影。“冰墩墩”不相信,他想:那么小的个头怎么能帮助人呢?他太好奇了,于是启动航天器,飞向地球一探究竟。
糟糕,航天器落在了冰川区,刹车失灵了,航天器不受控制,眼看就要滑向悬崖了。“冰墩墩”急得满头汗,不停发出求救信号。就在这时“雪容融”来了,她不顾危险奔跑在前,用火红的灯笼指引着航天器,“冰墩墩”获救了,他安全地停在了白茫茫的雪地里。
“冰墩墩”满心感激,他明白了力量大小,不是由个头大小决定的,只要有爱心、有勇气、敢于挑战,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冰墩墩”和“雪容融”成为了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帮助有困难的人,一起探索太空,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朋友,如果你也喜欢他们,欢迎你到中国来,和他们一起滑冰、滑雪,在这冰雪的世界里,挑战自己。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8冰墩墩是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他憨态可掬、活泼样子,令大家都很喜欢他。
夜晚,我仰望天空,那些星星仿佛在对我眨眼睛,他们点缀着那黑色的天空,是它们把夜空装点得那么幽邃,那么迷人,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我一个人走在路上,不知道过了多久,惊奇地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无边无迹的雪地上,漂亮极了。这时,冰墩墩在不远处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他说:"你好!今天是星期日,我的好朋友雪容融今天有事,不能陪我玩了,所以现在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觉得有点无聊,你可以陪我一起玩吗?"我高兴的连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什么。冰墩墩教我滑冰,我学了半天还没有学会,这时冰墩墩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我又试了一次,两次……我终于在冰墩墩的用心指导下成功了的学会了滑冰。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玩得开心极了。
这时冰墩墩提议去他平时工作的地方,我们坐上他的智能飞行器,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他带我参观,这里有北京的国家体育馆鸟巢、北京奥运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我们还到了张家口市的冬奥村、滑雪场……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9北京2022年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一个酷似灯笼的吉祥物,同样它也有一个英文名叫Shuey Rhon Rhon。
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雪容融要来到我的身边,我要利用这次机会,给它介绍介绍我的故乡——峰峰矿区。
我们先来到峰峰矿区的地标性的建筑——元宝山。元宝山有很多小亭子,树木丛生。有花草环绕的蘑菇亭,纯木搭建的风车亭,坐落在山顶上的元宝亭,上面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大金元宝。站在山顶上向下眺望,可以看到整个矿区的全貌。山脚下还有一条很有名的河,叫做滏阳河,是从黑龙洞里流出来的泉水。春天,大家都在河边看美丽的风景;夏天,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清澈见底是矿区最长的一条河流,两岸绿树丛荫,非常美丽。后面给雪容融介绍一下彭城磁州窑。磁州窑有悠久的历史,那里有博物馆,而且里面的文物和遗址都被我们保存的很好。
随后,我们来到城中,我对雪容融说:“怎么样,这里是不是很美呢?”它兴奋的说: “的确很美,这里真是旅游胜地呀!”我骄傲的说:“当然,城中每隔一段都有一个主题公园,人们在公园里欣赏风景和锻炼身体。”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小但美丽的地方。
分别时,雪容融告诉我它的名字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会的运动员的拼搏和激励的理念,让我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发光发热的人。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北京残奥会圣火2008年8月28日点燃,这标志着北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1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盛况再现:圣火刚在“鸟巢”点燃,由衷的赞美之声就响彻环球。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梦幻诗意”所倾倒,更为其张扬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也无疑会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给中国、给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
其实,不须待北京残奥会的大幕落下,这笔巨大的“遗产”已然铺陈在我们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万户。
残奥会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用摄人心魄的勇气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但由于对比赛设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举办的两个奥运会,一直采用各自筹办的方式。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不仅开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之先河,而且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从而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语)上镌刻了令人振奋的内容。
7年来,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北京残奥会比赛已全面展开,可以肯定地说,4000余残奥选手的奋勇拼搏,将带来一场自强不息、引发人们深化对生命思考的“精神盛会”,必将对更多的残疾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新风产生更强劲的促进作用。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几个小时?
冬残奥会的开幕式导演也是张艺谋,他的业务能力非常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他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的力量,而且当时的开幕式非常震惊,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是当网友们进行投票选举自己心目当中最喜欢的开幕式的时候,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依旧位于第1位。
一、他设计的开幕式震惊全世界
张艺谋是中国知名导演,他在很久之前也被人吐槽,但是他依旧默默忍受下来,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最终获得大家的认可,现在很多国人都知道了张艺谋,甚至让很多外国人也熟悉了这个中国导演的名字,他的实力是非常强的,给中国创造了很多历史的画面,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让大家体验了一场绚烂的烟花,即使十几年过去了,依旧让人印象深刻。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一次震惊全世界,外国人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向大家展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
二、创作了很多知名的影视剧
张艺谋导演自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开幕式导演,同时他在国内也设计了很多部著名的影视剧,例如《红高粱》,《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钗》等等。他的学历也是特别高的,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的荣誉博士。他创作的**屡次获得国内外的大奖。
三、结束语
张艺谋导演出生于1950年,2022年的他已经72岁了,但是宝刀未老,依旧给大家带来非常精彩的**,他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工作时,没有其他的精力去宣传自己的**,但是观众朋友们依旧愿意捧场,《狙击手》真的好看。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2小时26分钟47秒。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由张艺谋担任。
当奥林匹克的火种再度点亮千年古都,北京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闭幕式将以国际奥委会规定的仪式环节为主,通过巧妙设计将表演融入仪式。同时,通过举办本届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之城”,这一元素在闭幕时会有专门的设计和呈现。闭幕式依然遵循“简约”风格,此外还会通过“穿越”来呈现和致敬“双奥之城”这一重要元素。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8篇
冬残奥会开幕式2022观后感1000字(精选8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冬残奥会开幕式2022观后感1000字(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1
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这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一个人的手掌中。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的标志。掌心的标志,寓意着将残奥精神铭刻在心里,生生不息。这一画面,成为本届冬残奥会的经典时刻。
8名旗手手执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入场,升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唱国际残奥委会会歌。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宣誓。
火炬传递仪式开始。8名火炬手全部为残疾人运动员,在体育场中高擎火炬进行最后的传递。本届残奥会点火方式仍然是由最后一棒的手持火炬转化为主火炬。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不同的是,点火的人不一样了。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在大雪花中放置主火炬,全场观众大声为他加油喝彩。凝聚团结、友谊、进步的主火炬点燃,开幕式热情迎来又一波新的高潮。
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运动员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运动员点火的先例”。
火炬嵌入雪花火炬台,微火留在所有人心中。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捧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能够心怀炽热之情,唱响生命之歌,勇敢挑战极限的残奥运动员们,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追梦人都了不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梦想,他们一路坚持,不惧风雪;他们挥洒汗水,追逐荣光;一切的努力,都源于心底的热爱。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梦想。
未来这10天,他们将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冬残奥会历史。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2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最后呈现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的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火种缓缓升起到“鸟巢”上空。
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北京2022年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排练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参与《圆舞曲》的编创。谈起《圆舞曲》的编创,她立刻一路小跑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表示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墙上的时钟还在滴答地走着,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早上9点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圆舞曲》的结束时间总是出现“拉晚”两个字,“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半夜)2点。”
磨破的舞鞋是她们的勋章
“她们又来擦地板了,鞋都磨破了。”夜里十点半,刚转场来到模拟场地,看着躺在地上的演员,工作人员不经意地说。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穿着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要演员躺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胶布把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脚趾头调皮地说。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她的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我们出发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欢送仪式,春节还寄来了零食大礼包。”学校的关心让她们备感温暖。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
没有一名演员退出
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的协调一致,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成功展示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才能做到“人椅合一”。
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精神状态都高度紧张,尤其是还没经历过重大演出的四队学员。一天半夜,正在睡觉的郭京乐突然坐了起来,嘴里说着梦话“好累啊”,学员刘嘉星梦里坐起来打着节拍,嘴里说着“一二三四,错了错了”。同住的老师都被吓了一跳,开心一笑后转而又心疼这些刚读初三的学员。四队是艺术团2019年面向全国招收的附属学校学员,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重大演出。
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很多演员都曾有过怨言,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李文倩老师的暖心鼓励,大家的'互相打气,最终让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33月4日晚,当视障运动员李端登上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台,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他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
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感觉时间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突然,现场一位观众大声喊出了“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全场掌声,毫不吝啬地给了他。
这次,李端双手举着火炬,差一点就嵌入了主火炬台,但还是没成功。
“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
成功了!李端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短短的一分钟,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中国人,包括咱中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李端特别感谢在那一分钟里,为他加油鼓劲的人们。
“我们盲人感觉不到光亮,但是能感觉到声音,能感觉到那些帮助过我和一直支持我的人们,就像残奥火种在我的右上方,温暖着我右边的脸和我的心,那种感觉特别好!”
李端曾是篮球运动员,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此后,机缘巧合中,李端再次踏上竞技场。出众的运动天赋,让他在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残奥会跳远、三级跳远比赛中夺得冠军。
“我现在的心情和我当年在‘鸟巢’打破世界纪录夺冠的心情是一样的!”李端说,“感谢‘双奥之城’,感谢这么好的时代,让我有机会两次来到‘鸟巢’。第一次是参赛,9万名观众和我一起唱国歌,第二次是点火炬,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这个夜晚,为我们点亮了夜空。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4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5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00年到2012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当晚,作为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和全场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李端感到特别自豪。他的话中既带着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端还曾说过“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将继续绽放光芒。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6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冬残奥圆舞曲》的音乐,在国家体育场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
2月13日深夜1点,距冬残奥会开幕还有19天,北京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10米高台上,编导裴云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到导演组参与《圆舞曲》的编创,她非常兴奋地一路小跑来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李文倩说。
《圆舞曲》的排练结束时间总是很晚,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更晚些。”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指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一起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有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这一双双破损的舞蹈鞋,也是演员们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奋斗的战绩。
《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是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环节,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魏菁阳说:“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并没有阻挡大家训练的热情,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退出。
“鸟巢”的夜晚,他们用希望和坚持舞出了一副流动的冰雪美景,让冬残奥之花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7在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由团长邰丽华带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在登场前的后台通道内,所有演员正在有序备场,当场内的国歌声响起,只见演员、工作人员整齐站立,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来面向场内。没有人指挥,这是刻入身体的自觉;没有人要求,这是留在心中的热爱。
手语和口语一样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习惯手势。邰丽华回忆起以前“唱”国歌的时候,由于没有标准,也没有节奏,打手语时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小心翼翼放不开。”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用手语版正式实施,邰丽华正是国歌通用手语推广的示范者。2021年全国“两会”上,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坚定、有力的动作感动了网友。“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打起来更有力量了。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此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将手语唱国歌作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全体演员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合大学的女大学生,在邰丽华的建议下作出了修改,“我们的国歌是铿锵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让人振奋的力量。”此后,导演组增加了12名听障男演员。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观众。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邰丽华特别提到这次冬残奥会上的融合理念,“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说。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体育精神,也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记者说:“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的确,在交流中共进退,在和谐中同成长,正是这样的有爱互助,让手语演出成为开幕式亮丽的一幕,成就了难以磨灭的精彩瞬间。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8开幕式上,伴随着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冉冉升起,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回荡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很少有人知道,此次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的乐手是47名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盲人孩子。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一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成立于2011年,最初由34名老师、36名盲孩组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乐团现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本次参加演出的成员由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孩子组成,年龄最小的仅10岁。
扬帆管乐团的负责老师介绍,2021年11月接到演出任务后,根据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工作安排,他们从100余名团员中选拔出47名音准、节奏都比较好的团员参演。从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只有49天时间。管乐团师生们放弃了寒假休息,进行了高强度集训,一遍又一遍地记谱、演奏、排练,师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5天内就完成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首次排练。
2月8日,师生一行63人启程赴北京。负责老师告诉记者,管乐团的绝大部分孩子都出生于农村,不少孩子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能够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振奋不已。
进入封闭管理开始集训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饮食不习惯……各种困难接踵而来。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困难的。因为视力障碍,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出场时持乐器的姿势、预备演奏时拿乐器的动作……孩子们做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老师们手把手指导和纠正。此外,寒冷的气温也是乐团面临的一大考验。演奏时,孩子们不仅要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站立,还要克服铜管乐器被冻住后,吹不响或者吹跑调的问题。
为了完美地展现这1分58秒的“声行合一”。孩子们每天都冒着严寒在室外训练半个小时以上,通过不断练习,他们逐渐适应了演奏环境,联排表现得一次比一次好。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观看了扬帆管乐团的演奏后,感动地称赞:“音准特别好,演奏得特别棒,你们太棒了!”
训练中,每当询问孩子们苦不苦,累不累,他们都会回答:“苦,累,但是值得!”他们认为,能够参与冬残奥盛会,这份荣耀就值得全力以赴。
;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凸显了哪些中国特色?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
10日晚,北京残奥会场地自行车男子项目的比赛正在进行。澳大利亚的电视台解说员语速越来越快,甚至来不及喘气,语速堪比运动员车轮旋转的速度。随着两组运动员几乎同时冲过终点线,解说员的声音终于平缓下来,屏息的观众也终于可以跟着喘口气了。
残奥会带给人们的是同样吸引人的体育比赛,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同样的快感。这样精彩的体育比赛,与健全人参加的比赛别无二致。澳大利亚残奥会运动员卡特里娜·维博日前在北京说:“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残奥会比赛,有人认为残奥会重在参与,竞赛次之,但我要说,残奥会跟其他任何运动一样,每个运动员只有奋力拼搏才能成为佼佼者,残奥会一样有兴奋和失望。”
今年31岁的澳大利亚田径运动员卡特里娜,18岁时被当作有前途的球类选手进行培养。但不久后她患了轻度脑瘫,便转战田径赛场,至今已在三届残奥会上获得3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从健全人到残疾人,从奥运会到残奥会,卡特里娜体会更多。她说,残奥会是真正的体育比赛,只不过运动员碰巧身有残疾而已,但他们训练的艰苦比以前更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残奥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澳大利亚,20年前残奥运动员甚至没有队服,而且要自己支付旅费。现在运动员们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量资金支持,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好的教练指导。媒体也比以前更关注残奥会,电视转播时长增加了,报纸特写也是栩栩如生。这一切,都与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献给世界同样精彩的比赛密不可分。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2
2021年8月24日,也就是东京奥运会圣火熄灭16天后,东京残奥会开幕式在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我早早就等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开幕式的盛况了!
开幕式以帕拉机场繁忙的工作场景作为开头,帕拉就是英语残奥会的意思。好多架飞机的影子不断汇聚在一起,代表了全世界的残奥运动员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参加比赛。然后镜头转向体育馆大屏幕,开场之后播放了一段短片,短片里,参加竞赛的残奥运动员奔跑起步产生了风,风把羽毛和绸带吹上了天空,天空中羽毛和绸带悠扬的飞动着,时而顺风时而逆风,象征着残奥运动员的坚韧和战胜逆境的能力。通过电视解说我明白了,这里出现的飞翔的羽毛也呼应了这次开幕式的主题——我们拥有翅膀!随后镜头又转回了体育馆里的帕拉机场,伴随着一声哨响,工作人员们开始了忙碌起来,他们成功地让螺旋桨转动起来,产生了风,三种气球随风升起,组成了国际残奥会的会徽。这个表演真的太有创意了,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运动员入场仪式,最令人期待最振奋人心的时刻当然是中国代表团入场的时候了!看到我们的旗手虽然坐着轮椅,还精神奕奕得高举国旗入场,真是令人感动!听解说介绍他们都是两枚金牌的获得者,真的很厉害呢!看到那么多运动员代表我们国家出战,真的由衷地觉得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我真的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看完整个开幕式表演,我还沉浸在激动兴奋之中,我已经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看明年在我们国家举行的冬奥会开幕式了!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3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而就在开幕式前不到9个小时,鸟巢临时设施服务保障团队仍在战寒冷、冒疾风,争分夺秒完成紧急保障任务,为开幕式护航。
冬残奥会开幕式前,由于特殊原因,直到3月3日晚上9时,国际残奥委会(ipc)才最终确定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代表团,此时距开幕式已不到24小时。
按照要求,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和国家体育场临时设施服务保障团队连夜组织39名作业人员,从4日凌晨0时30分开始,对国家体育场内的“万国旗”进行调整。
“万国旗”也叫静态旗帜,这些成排悬挂于场馆的各参赛国家及地区旗帜,不仅能营造奥运氛围,更能激发运动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鸟巢“万国旗”悬挂的位置,是在正对着主席台的场馆“碗口”下方,距离场心舞台有50多米高。“因为场馆没有电动悬挂设备,加上临近开幕式,不能有机械设备进场,我们只能靠人工拉拽绳子的原始方式进行作业。”总包单位之一北京城建集团项目经理刘亮介绍,每一面旗帜在什么位置都有严格要求,调整旗帜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哪怕只调整其中一两面旗帜,其他的也得随之进行调整,任务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开幕式当天,北京正赶上大风天气,空旷的鸟巢场地里,风力也接近8级。旗子在悬挂过程中一直迎风大幅来回摆动,让调整难度增加不少。
一面接着一面,三四十人的施工团队冒着大风,连续奋战近12小时,到中午11时15分,终于完成“万国旗”的悬挂,并让旗帜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开幕式。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4
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
本届残奥会安保。警方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
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平的发挥。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
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
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
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5
我辈青年,当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岁女生王心仪,在被北大录取后写下《感恩贫穷》一文。她出生于贫困的家庭,母亲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姥爷,她还有两个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不稳定又少得可怜的工资,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相信知识的力量,促成王心仪成功的并不是贫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却仍积极上进,努力坚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没有人是生来就成功的,要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将困境转化为挑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我辈青年当顽强不屈,奋斗不息。鲑鱼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长期游出大海,等到产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鲑鱼有着近乎地狱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边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瀑布的鱼很多跃进了灰熊的肚中,跃过的鱼精疲力尽,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只有不多的幸运儿可以躲过追捕。鲑鱼的一生是奋斗者的缩影,在困境中磨砺,在竞争中生存,顽强不屈,奋斗不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我辈青年当以梦为马,自强不息。美国的田径选手威尔玛·鲁道夫曾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有六年不会走路,却最终斩获三枚田径金牌;清华大学生矣晓沅六岁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与轮椅为伴,但他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请一定相信,相信追梦者、奋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梦为马,在梦想与奋斗的激荡下,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残疾运动员为国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我辈青年更应该炼就钢铁意志,迎着风雨飞翔。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6
试问,你可否见过没有双腿的人努力骑行?可否见过没有双臂的人在水中潜行?可否见过失去光明的人在赛场上努力奔跑?这些我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有人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就有可能。
在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却“志坚”,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信友爱的内涵。而他们所展现的精神与品质,正是当代青年需汲取和学习的。
自强不息奠定人生之基。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可见,聋哑人邰丽华用精美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千手观音》等震撼人心的作品;君可见,身患渐冻症的霍金用不屈的意志完成《时间简史》等一系列壮举;君可见,贝多芬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完成《月光曲》等伟大作品。这些事例无一不告诉我们:只要你想,便可成功。
顽强拼搏铸就人生辉煌。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看到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它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诚然,任何人成名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蜕变。量变才可引起质变,你顽强拼搏的过程就是你在积累经验的过程,终有一日,你所受过的伤,走过的荆棘,都将开出最绚烂的花。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不过是跳水精灵全红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与努力;有的不过是演员张译从小角色做起,细心打磨每一个人物的认真态度;有的不过是我们十二年来寒窗苦读积攒下的汗水与泪水。要想人前富贵,必得人后受罪。而我们越拼搏,越幸运,终会成功圆梦。
反观当代青年,有的沉迷追星打榜无法自拔;有的佛系人生不拼不搏。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悲啊!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更应该是你为追逐梦想而留下的美丽倩影,如此方能彰显青春之姿,才能做到青春不悔,才能增强我辈之力量,铸就中华之昌盛。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于春风里,更应继承和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像残奥会运动员一样,不畏艰险,勇于挑战自我,敢拼敢搏,如此,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终将成功!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7
我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全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没有我们中国参加的奥运会,不是世界的奥运会;没有我们中国承办的奥运会,也不是完整的奥运会。只要一谈起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中国人肯定是满满的自豪感。
历史上,我们中国很早就出使国外,如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你知道我们的国宝“出使”过国外吗?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这让我们中国人更加骄傲、自豪。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去年9月17日,发布了冬奥和残奥吉祥物。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他们还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呢。冰墩墩是一只胖乎乎的大熊猫,他头部外壳装饰彩色光环,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航天员。别看他胖乎乎的,他的寓意可深着呢,他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雪容融是以红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你看她身体发着光,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我相信,会有更多残疾人会被点亮心灯,变得坚强起来。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和外国友好往来的舞台,也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我们相信这两个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让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篇8
中国“泳军”12日独揽4金,再次在残奥泳池里掀起浪潮。至此,里约残奥会赛程过半,中国游泳运动员一共收获20金20银12铜,金牌与奖牌数均遥遥领先。
本届残奥会,游泳项目是中国军团名副其实的夺金大户,在中国团目前获得的50枚金牌中四成来自该项目。伦敦残奥会上,中国游泳队夺得了创纪录的24枚金牌。不出意外,本届有望继续取得突破。
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鸿鹄告诉记者,中国运动员在后半程游泳比赛中还将参加49个项目,其中有10多个具备冲金实力,这届残奥会的游泳金牌数量很有可能突破30枚。
12日,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中国18岁小将张丽,在女子50米自由泳s5级比赛中为中国夺得第20枚游泳金牌,这也是她本届赛会第三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另外两块金牌是分别在200米自由泳s5级和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夺得的。
以张丽为代表的新手脱颖而出,是里约残奥会中国游泳项目的最大亮点。除了张丽,首次登上奥运舞台的彭秋萍拿到两块金牌,成姣也在女子150米个人混合泳中摘金。另外,两名“00后”选手徐佳玲、陈懿也都在奥运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奖牌。
游泳选手在残奥赛场大放异彩的背后,是政府在游泳项目基础设施上的不断投入以及残疾人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张鸿鹄表示,现在国家对残疾人游泳运动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省(区市)基本都有完整的队伍,国内赛事增多推动项目发展,参与人数逐渐增加。
里约残奥会游泳比赛从9月8日至17日举行,总共产生152枚金牌。
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式的音乐、玉材质的冰壶、象征团结共荣的?同心圆 ?、雪容融的设计等都凸显了中国特色。
2022年3月4日是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的日子,这次开幕式的导演依旧是张艺谋,依然延续了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朵雪花?的故事,这次冬残奥会的核心内容是《生命的绽放》,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既然是残奥会开幕式上肯定不能缺少残疾人的参与,这次残奥会的开幕式是由70%的健全人跟30%的参演人员共同出演的,在这其中残疾人将会扮演最主要的角色,这次开幕式讲述了残疾人自己的故事,同时也离不开很多中国元素,下面就来说一说这届残奥会上都凸显了哪些中国特色:
一、入场式的音乐
这届冬残奥会的上的中国特色从入场式的音乐就开始了,入场式的音乐是由传统音乐改编而成,采用了现代交响乐的改编手法,将中国传统跟现代音乐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玉材质的冰壶
开幕式上倒计时采用冰壶的方式可以说独具创意,虽然冰壶是国外发明的一项运动,但是在冰壶的设计上却凸显了中国特色,冰壶采用了类似于玉石的材质,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玉器的民族,将君子高贵的品德比作是玉,冰壶独特的设计凸显了中国特色。
三、雪容融的设计
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出现的巨大雪容融也凸显了中国特色,将中国传统中的中国红跟红灯笼结合,体现了冰雪的蔚蓝跟红色激情的碰撞。
你知道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凸显了哪些中国特色?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