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一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足球篮球

文章内容

日本vs比利时被翻盘了吗,s比利时比赛集锦

tamoadmin 2024-07-15
1.白岩松又双叒叕呛声国足了,国足真的没救了吗?2.被称为"红魔"的球队是中国队吗?3.协约国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4.为何日本研究

1.白岩松又双叒叕呛声国足了,国足真的没救了吗?

2.被称为"红魔"的球队是中国队吗?

3.协约国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4.为何日本研究比利时翻盘

5.犀利点评人白岩松,都有过哪些经典的点评?

日本vs比利时被翻盘了吗,s比利时比赛集锦

世界杯爆出三大冷门:亚洲球队翻盘世界冠军,两大豪门被淘汰。

首先,比利时无缘16强,其次是德国被淘汰出局。比利时和德国同为争冠豪门,却无缘16强,令人意外。三是亚洲球队日本队2-1翻盘世界冠军西班牙队。处于死亡组的日本队击败德国队和西班牙队,以小组头名的身份晋级16强。

比利时、西班牙、德国三巨头争夺16强席位。结果,三支球队都爆冷。比利时未能战胜克罗地亚,小组第三无缘16强。西班牙虽然小组第二拿到16强席位,但还是被日本队逆转。德国队拼尽全力,最终4-2战胜哥斯达黎加,但无缘16强。

国际足联世界杯

巴西国家队是夺得世界杯冠军最多的球队(5次),并且在3夺世界杯后永久地保留了前任世界杯冠军奖杯雷米特杯。现代足球发源地为英格兰,其代表队在1966年首夺世界杯。而现在的世界杯奖杯是大力神杯,由4夺世界杯冠军的德国在14年首次捧杯并一直沿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国家队首次晋级世界杯决赛圈。

2022年12月18日,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中,阿根廷队与法国队在常规时间和加时赛战成3比3平,通过点球大战阿根廷队以总7比5获胜,夺得冠军。

白岩松又双叒叕呛声国足了,国足真的没救了吗?

比利时和日本在今天(7月3日)凌晨的八分之一决赛,其精彩程度不亚于阿根廷和法国的比赛。日本队整整坚持了93分钟,在最后时刻被比利时的查德利在反击中绝杀。最终定格在了3:2,日本队遗憾被淘汰,但他们的表现为亚洲足球赢得了尊重。

说实话,本场比赛,比利时队在前62分钟的表现,让人有些失望。球员总身价远逊于他们的日本队,不仅在上半场0封对手,更是在下半场的前20分钟,连进2球,几乎将比利时逼入绝境。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身体素质上的不足,以及体能上的缺乏,最终没能让日本创造奇迹。

本场比赛,日本队无论从战术执行力,核心球员发挥或是团队配合上都可圈可点。在战术执行上,上半场的日本队通过积极的防守,来阅读比赛,熟悉比利时临场的打法及他们可能的进攻套路。虽然场面并不好看,但效果很显著,比利时队被防得没了脾气。而到了下半场,日本队截然改变,更多地用进攻来对比利时施压。比利时明显 不适应,在短短20分钟内,便被日本队2次攻破大门。

在核心球员的发挥上,乾贵士的世界波让人印象深刻。接到香川真司的传球后,乾贵士拿球观察比利时队防守,发现无人上抢紧逼。于是,他抡起右脚,在距离大禁区外一步的区域,起右脚爆射。皮球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绕过比利时门将库尔图瓦的指尖,飞入网窝。这一脚射门,无论从力量、速度还是弧度都堪称完美。乾贵士作为中场队员,在小组赛便有精彩表现。遇到强队时的冷静和果敢,让人佩服。

在团队配合上,日本也同样出色。虽然最终被攻进了3球,但日本整场比赛的防守并没有出现巨大漏洞。只是自身体型和欧洲球员无法抗衡,弹跳力、爆发力和体能储备,均是劣势。从日本进攻来看,第一个进球,正是日本队中场送出直塞,攻击比利时后卫身后,造成了对方后卫漏球失误。即使没有原口元气射门得分,后点也已经有两名队友在跟进,始终准备补射建功。

拼尽全力的日本队,在哨声响起时,纷纷躺倒在球场上。这其中有疲惫与劳累,但更多的是遗憾和不甘心。的确,他们曾距离胜利只有26分钟。原本那么近,如今却这么远。比赛总有胜负,只要尽全力去拼,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是能接受的。加油吧,日本队,期待卷土重来。

我是向往蓝天得鸵鸟,为淘汰的德国而伤心。

被称为"红魔"的球队是中国队吗?

白岩松怒怼国足,踢不好球,就是因为钱太多、脾气太大、宠得太好。怒赞白岩松的大实话,怎么能这么睁眼说实话呢?也不怕有关机构找你麻烦?要怕就不是白岩松了,还有一个更敢说实话的崔永元,再次发自肺腑地点赞。

今天职场火锅批评一位核心部门的中层,“所有部门都宠着你们,结果把你们宠成了中国男足。”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所有奖金、所有好脾气,都像这个项目倾斜,结果宠得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临门一脚就是不行,被别的公司抢走了项目。这不是与中国男足,一模一样的结局吗?

前不久一个段子,说冰岛国家一共30万人,一半男人15万,20-30的男子3万,减掉走不开的公务人员、银行职员、门卫以及残疾人,大约能上场的30个男人,结果30个男人选了10个人上场,人家踢进了世界杯,还差点爆出黑马。我们14亿人,选不出10个男人?

打死我们也不相信呐!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光说足球体制的问题吗?还有这些男足球员的心态问题。人家在国内踢球,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谁还有心思非要踢个世界杯。当然,国足也想进世界杯,但没有那么拼命。就是因为钱多脾气大,宠得上天飘了。因为国内市场太大了,这场踢不好,没关系,反正大把大把的钞票不愁飘。

国足是没救了吗?其实,哀莫大于心死。我们早就对国足死心了。只是对那些球迷恨铁不成钢,你们非要掏出白花花的银子养那些个丢人现眼的家伙,是不是啊。

协约国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中国的邵佳一点球都会打飞机您不知道?

我们现在所说的“红魔”是指来自英格兰的曼联队。

曼联资料1878-1902:曼联前身

曼联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78年,当时的名字叫牛顿希斯LYR队(LYR是大家熟悉的兰开夏郡和约克郡铁路公司的英文缩写)。

牛顿希斯是英格兰一处普通铁路工地的名称。工地上的工人通过和其他部门或其他铁路公司的球队比赛释放他们对足球的热情,他们不曾想到自己的球队日后会在英格兰足球界乃至国际足球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世界顶级豪门之一,但从这支球队成立之日起,就注定了曼联的踢法是强调团队、充满的攻势足球。

牛顿希斯沾了同城大哥曼城的光,非要更名曼彻斯特中心队(Manchester Central),但曼彻斯特的市死活不批准,理由很简单:你们不够格。接着,牛顿希夫又提议要更名曼彻斯特凯尔特人队(Mancheseter Celtic),这回苏格兰的凯尔特人俱乐部不干了。

凯尔特人是一家名符其实的教会球队,掌门人叫沃夫瑞德(Brother Walfrid)。沃夫瑞德早期在圣母修会当过牧师。圣母修会(Marist Brothers)。苏格兰的凯尔特人俱乐部有了这层宗教背景,岂是好惹的主儿?1898年8月8日,沃夫瑞德直接到跑到伦敦的法庭去告状:牛顿希斯,不知晓天主教这层背景,居然枉称“凯尔特”!牛顿希夫俱乐部理亏,当面道歉,对各方的公开道歉一共有8次,脸面基本丢尽。1902年4月26日,牛顿希夫轰轰烈烈历时5年之久的“起名运动”终于落下帷幕。他们最终给自己起名“曼联”。2006-07赛季,曼联在冠军联赛和凯尔特人相遇。凯尔特人球迷摆出数字“8”的手势来,旨在嘲笑1898年8月8日之后所发生的一切。

1888年足联成立之时,创立牛顿希斯队的那些成员自谦的认为他们还不配和布莱克本流浪者队(Blackburn Rovers)及普雷斯顿队(Preston North End)一起组建足联。牛顿希斯队一直到1892年才加入足联。

1902-1909:曼联的正式诞生与早期辉煌

牛顿希斯队的经济状况比较糟糕,到了二十世纪初,球队出现难以为继窘况。这时,当地的一位名叫约翰·亨利·戴维斯(John Henry Dies)的酒厂主出资拯救了球队。|

戴维斯决定向俱乐部注资,这使得他能从球队经营中获取一定利益。此后,球队数易其名,先后叫过曼彻斯特中心队,曼彻斯特凯尔特人队等等。曼联这一日后名震世界足坛的名字是在1902年的4/5月间才正式诞生。

红魔的崛起

戴维斯之后入主曼联的重要人物是欧内斯特·曼格纳尔。曼格纳尔1903年出任俱乐部秘书,及至今天,他是人们公认的俱乐部第一任主帅。他旗下的球队中有新近签约的守门员哈里·莫格尔(Harry Moger)以及前锋查理·萨加尔(Charlie Sagar)。球队连续在1903-1904,和1904-1905两个赛季获得乙级联赛的第三名.接下来的1905-1906赛季是曼联早期最为辉煌的赛季之一,球队的前卫线迪克·达克沃斯(Dick Duckworth),亚历克斯·贝尔(Alex Bell)以及队长查理·罗伯茨(Charlie Roberts)帮助球队进入了足总杯的四分之一决赛。而且更重要的是,球队得以从乙级联赛中脱颖而出,终于在参加足球联赛十二年后跻身甲级联赛。

为庆祝胜利,曼格纳尔从同城对手曼彻斯特城队挖来了比利·梅瑞迪斯(Billy Meredith)。梅瑞迪斯绰号威尔士奇才,可以说是曼联最初的球星,但是当时他卷进了曼城队的一桩贿赂案,正因如此,似乎上天注定日后曼联的很多巨星身上都笼罩了其他足球巨星所没有的独特个性。这位优秀边锋的加盟使得曼联士气大振,梅瑞迪斯在1907-1908赛季助攻桑迪·特恩布尔(Sandy Turnbull)连连破门得分,最终使球队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联赛冠军头衔。曼联作为联赛冠军首次参加了1908年的慈善盾杯,在比赛中,和桑迪·特恩布尔同姓的吉米·特恩布尔上演帽子戏法,帮助曼联以4比0大胜足总杯得主女王公园巡游者队(Queens Park Rangers),捧得慈善盾杯。

1907年,曼联上升势头不减,迈上了成为英格兰足球重要力量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曼联的攀升和同城死敌曼城的动荡不无关系,这也是两家球队结下恩怨的开始。在那一年,英足总查出曼城队违反规定支付球员工资,当时甲级队球员的薪水被规定为每周4英镑,但曼城为了笼络优秀球员,却一直偷偷的支付6到7英镑,结果足总严厉处罚了曼城,五名官员被撤职,17名球员被判永远不许再代表曼城出战。

这次混乱给了曼联机会。主教练曼格诺尔立刻做出反应,他一口气从曼城挖走了比利·梅雷迪斯在内的五名优秀球员,球队实力迅速提升,那个赛季,曼联获得了历史性的第八名。

一年后的1908年,曼联实现了宿愿,他们夺取了历史上第一个顶级联赛冠军。这一年的红魔势不可挡,6球击败纽卡斯尔、5球胜布莱克本、4球胜埃弗顿、阿森纳和伯明翰,这个赛季,曼联打进了创当时纪录的82球。

1909年,曼联取得了历史打法上的又一个突破,他们连克纽卡斯尔和布里斯托尔等队,夺取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座足总杯奖杯。有趣的是,在决赛中,曼联穿起了白色球衣,胸前一个红色的“V”字,这套球衣也成为了红魔的经典之一。在那一年的最后一轮联赛后,曼联俱乐部用足总杯的奖杯盛满香槟,带到对手阿森纳更衣室中请的球员畅饮,并共祝曼联的成就。

4个月后,曼联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当时球员工会和英足总对立,足总要求所有球员退出工会,其他俱乐部照办了,但曼联没有,他们的球员坚决支持工会的利益,为此,足总甚至决定给曼联全队禁赛。在曼联的坚持和推动下,最终,米德尔斯堡、纽卡斯尔、桑德兰等多家俱乐部回心转意,重新加入工会,英足总不得不妥协,并和工会达成了协议,曼联也因为在这次危机中的坚定和不屈大得人心。

老特拉福德的起伏

在1909年之前,曼联一直在克雷顿球场比赛,这是一块条件糟糕的球场,很难适合曼联的发展需要。1909年,新球场在特拉福德公园落成,原本的容量是10万人,但因预算超标减少为6万。1910年2月19日,曼联正式启用了新球场,并命名为“老特拉福德”,利物浦成为了第一个在这块场地比赛的客队,从这一年起,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1911到12赛季,曼联再次夺取了联赛冠军,这是老特拉福德见证的首个奖杯,在那一年,曼联领先阿斯顿维拉1分夺冠,主教练曼格诺尔在他执教期间夺取了第二座联赛奖杯。

80年前的豪门对决

曼格诺尔被认为是曼联史上第一位伟大主帅,他的离去令人惊讶。1911年,曼格诺尔突然转投同城对手曼城队,这很意外,因为就在同一个星期,他刚刚拒绝了曼城求购曼联队长查理·罗伯茨的要求。8个月后,曼格诺尔带领曼城夺取联赛冠军,曼联失去了领路人后,只排在第13位。

曼格诺尔的离开给了曼联极大的打击,之后他们开始了起伏的历程。

巴斯比的孩子们

1945年2月19日,《曼彻斯特晚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马特·巴斯比(Matt Busby)今天签署协议,成为了曼联队的主教练……”当时,巴斯比只有34岁,他的到来,揭开了曼联一个全新时代的序幕。1946年,二战结束,足球联赛重新开张,曼联也在巴斯比的带领下开始了重建。1949年,被德军轰炸损毁的老特拉福德球场修缮完毕投入使用,巴斯比在这里开始了一段伟大的。

巴斯比的重建从重用年轻人开始,1951年,杰基·布兰奇弗洛(Jackie Blanchflower)和罗杰·拜尔尼(Roger Byrne)这两名不到20岁的球员进入曼联一队,这标志着球队年轻化的开始。曼彻斯特晚报的汤姆·杰克逊这样写道:“曼联的‘孩子们’很冷静也很有自信……”这是第一次,巴斯比的年轻人被用“孩子”(Babes)称呼。1952年,新老结合的曼联队夺取了甲级联赛的冠军,红魔又回来了。

巴斯比爵士

50年代初中期,曼联青年队连续5次夺取青年足总杯冠军,他们为一线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天才。在巴斯比的大力支持下,邓肯·爱德华兹(Duncan Edwards)等一批年轻士大夫人进入一队,体验到了联赛的滋味,那个时候,曼联队长拜尔尼也不过25岁,花大价钱签下的托米·泰勒(Tommy Taylor)也很年轻。

从1956年起,“巴斯比的孩子们”(The Busby's Babes)开始接管英格兰足球的霸权,1955-56赛季,曼联领先布莱克普尔11分联赛夺冠,年轻的冠军们征服了英格兰,令人吃惊的是,这支曼联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巴斯比的这群年轻人们名动天下。

1956-57赛季起,巴斯比不顾足总反对,带领曼联开始参加欧洲俱乐部杯赛(冠军杯前身),“巴斯比的孩子们”一路横扫安德莱赫特、多特蒙德、毕尔巴鄂等队,只是在半决赛中输给了拥有斯蒂法诺、科帕、普斯卡什、亨托的马德里(客场1比3、主场2比2)。在那一年,另一个后来名动天下的年轻人开始在曼联崭露头角,他就是博比·查尔顿 (Bobby Charlton)。

1957年,曼联蝉联了甲级联赛冠军,巴斯比的球队席卷整个英格兰。实际上,这支球队从1952年就开始了建设,从52年到57年连续夺取青年足总杯冠军的曼联青年队,给一线队提供了新鲜血液,“巴斯比的孩子们”作为一个,已永留曼联史册。

从空难中重生

天妒英才,1958年2月6日,可怕的灾难降临到“巴斯比的孩子们”身上。在参加欧洲俱乐部杯、淘汰了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后,曼联队一行在慕尼黑转机,准备飞回英国。在那个天气糟糕的下午,曼联乘坐的G-阿尔苏-609飞机两次试图起飞都没有成功,在第三次尝试中,飞机冲出跑道尽头,撞入了那里的建筑物中。在这次灾难中,机上43名乘客中有23人丧生。

主教练巴斯比和邓肯·爱德华兹被从废墟中救出,德国的医生们救活了前者,但后者在16天后去世,年仅21岁。爱德华兹被认为是英国足球历史上最有天赋的年轻人之一,他的死至今让曼联和英国人惋惜不已。

在这次空难中丧生的曼联球员还有:托米·泰勒(Tommy Taylor),当初巴斯比花费了29999英镑签下他,当被问道为何不凑个整数时,巴斯比解释说为了给这个孩子减压。

比尔·惠兰、杰夫·本特、埃迪·科尔曼、马克·琼斯、大卫·佩格、沃尔特·克里克莫、汤姆·库里、波特·怀利,这些球员都在空难中丧生,曼联遭遇了空前的打击。在那个赛季后半段,俱乐部火速签入一些球员,加上一些预备队和青年队的选手,拼凑起了一支能够征战的队伍。最终,曼联获得了亚军,打进29球的博比·查尔顿是他们的新英雄。

天才时代

之后的几个赛季,曼联进入了缓慢的恢复期,联赛第7、第15,只有1963年的足总杯是个惊喜,“黑马”曼联在决赛中击败了莱斯特称雄。60年代中期开始,巴斯比带领曼联重振雄风,1965年和1967年,红魔两夺联赛冠军,曼联从慕尼黑空难的废墟上又站了起来。

1968年的冠军杯冠军是巴斯比留给曼联的最辉煌记忆,在这支红魔队中,拥有博比·查尔顿、乔治·(George Best)等一批优秀球员,5月19日,曼联在冠军杯决赛中4比1击败本菲卡,查尔顿打进2球、1个、基德也有进帐,曼联成为了第一支夺取欧洲冠军杯的英格兰球队。

漫长的等待

1969年,巴斯比离开了主教练的位置,升任为总经理,但继任者麦古尼斯得不到球员的支持,曼联最终获得第八名,巴斯比不得不在一个赛季后重掌教鞭。但在10-71赛季,曼联失去了魔力,再次位列第八,巴斯比在短暂出山后再度退隐,进入了俱乐部董事会。

随着乔治·和博比·查尔顿相继退役,丹尼斯·劳(Denis Law)转投曼城,曼联陷入了又一个低谷。12-73赛季是令人痛苦的,曼联在近40年后又降入了乙级。在和曼城的保级关键战中,丹尼斯-劳用脚后跟攻破了曼联大门,1比0,红魔降级,这也成为了反戈一击的最著名战例。

虽然第二个赛季后曼联就重返甲级,但他们却似乎再也找不回巴斯比时代的辉煌。除了17年和1983年两夺足总杯冠军外,红魔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沉睡,直到有人把它唤醒。在这段日子里,另一支红色的队伍利物浦称霸英格兰,曼联难以和他们抗衡。

弗格森开启一个时代

弗格森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他的曼联把利物浦从冠军座位上给拽下来了。正像他所说的那样,80年代属于利物浦,而90年代曼联则取而代之。

1986-87赛季开始后,阿特金森执教的曼联队战绩糟糕,在积分榜的末尾徘徊,联赛杯又早早的出局,足总杯也被淘汰。曼联在11月份做出决定,亚历克斯·弗格森(Alex Ferguson)成为了曼联的新主帅。在此之前,弗格森在苏格兰的执教成绩很有说服力,他率领阿伯丁队打破了凯尔特人和格拉斯哥流浪者轮流坐庄的局面。在执教阿伯丁的8年中,弗格森率队3夺苏格兰联赛冠军(1980、84、85)、4次苏格兰杯(1982到84、1986)和1次苏格兰联赛杯(1983),还夺取了欧洲优胜者杯冠军(1983)(决赛击败了马德里)。

1987-88赛季,弗格森开始了对球队的改造,他完成了三笔重要签约,布赖恩·麦克莱尔(Brian McClair)来自凯尔特人、维维·安德森(Viv Anderson)来自阿森纳、斯蒂夫·布鲁斯(Steve Bruce)来自诺维奇。在这个赛季里,麦克莱尔打进了31个联赛以及杯赛进球,成为了继乔治·后又一个联赛进球超过20个的曼联球员。到1996年时,麦克莱尔为曼联出场447次,打进了126球。布鲁斯则在后来成为了弗格森手下最出色的中卫之一,是曼联90年代王朝开端的重要功臣。

在87-88赛季夺取联赛亚军后,曼联进入了一段低迷期,弗格森甚至差点丢掉帅位。88-89赛季,曼联只排名第11名,联赛杯和足总杯中也没有表现。与此同时,弗格森仍然在购买他想要的球员,韦伯从诺丁汉森林加盟,加里·帕利斯特(Gary Pallister)来自米德尔斯堡,保罗·因斯(Paul Ince)从西汉姆加盟。

89-90赛季是弗格森的关键一年,上赛季的糟糕成绩让他的声望下跌,这个赛季联赛中的持续低迷,让曼联开始考虑解雇弗格森。1990年初,弗格森在曼联最困难的时刻到来,但足总杯上的胜利拯救了他,1/4决赛是一切的转折点,曼联1比0客场击败诺丁汉森林,马克·罗宾斯的进球让弗格森起死回生,后来有知情者透露,如果这场比赛输掉,曼联就将开掉弗格森。后来,在足总杯决赛中,曼联3比3战平水晶宫,又在加赛中1比0获胜,这项冠军保住了弗格森的帅位,虽然曼联在联赛中只获得第13名。

1990-91赛季,曼联继续在杯赛赛场获得胜利,他们在决赛中2比1击败巴塞罗那,夺取了欧洲优胜者杯冠军,这也是曼联自1968年后的第一个欧战奖杯。在联赛中,曼联比起上赛季有了提升,最终夺取第六,其间曾因和阿森纳在场上打架被扣掉1分。当然,弗格森的阵容构建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舒梅切尔(Peter Schmeichel)从布隆德比加盟,坎切尔斯基(Andrei Kanchelskis)来自顿涅茨克矿工,英格兰右后卫保罗·帕克(Paul Parker)则从园林巡游者队加盟。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一个空前强盛的新王朝正在酝酿中。

难忘那一刻

1991-92赛季,曼联拿到了联赛亚军,坎通纳(Eric Cantona)率领的利兹联队捧起了奖杯,不过,联赛杯冠军给了红魔安慰。1992年12月,曼联完成了王朝构建的最后一笔签约,他们从利兹挖来了坎通纳,难以征服你,就把你招致帐下,弗格森的收购为曼联带来了日后的国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批曼联青训系统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夺取了青年足总杯的冠军,在这支青年队中,有这样一些日后如雷贯耳的名字:“李·夏普、贝克汉姆、吉格斯、内维尔兄弟、斯科尔斯、巴特……”

红魔时代

1992-93赛季,曼联结束了26年的等待,1993年4月10日,曼联在主场2比1击败谢周三,他们在比赛中一度落后,但中卫布鲁斯的两个进球反超了,也为红魔带来了梦想多年的桂冠,弗格森夺得了执教曼联以来的首个联赛冠军。在这一年,曼联继续着阵容的构建,弗格森花费创当时英国纪录的375万英镑,从诺丁汉森林挖来了罗伊·基恩,日后十年,这条爱尔兰硬汉撑起了红魔的腰杆。

93-94赛季,曼联蝉联了联赛冠军,但赛季中马特·巴斯比爵士的去世让红魔人无比悲痛。1994年1月20日,巴斯比去世,他在50、60年代创造了曼联的第一代辉煌,“巴斯比的孩子们”也永留史册。在这个赛季结束时,曼联夺取了双冠王,除了联赛中领先亚军布莱克本8分外,他们在足总杯决赛中4比0横扫切尔西捧杯,唯一的遗憾是联赛杯决赛,曼联1比3负于维拉,距离三冠只差一步。这个赛季后,布赖恩·罗布森在效力13年后离开了曼联,成为米德尔斯堡的球员兼教练,不过前一年基恩的加盟已经为曼联做好了准备。

94-95赛季波折不断,坎通纳在1月份飞踹水晶宫球迷,被足总禁赛9个月。在联赛中,曼联和布莱克本咬的很紧,最后一轮布莱克本在利物浦输球,这给了曼联反超的机会,但红魔在客场只能面对西汉姆拿到一场平局,最终以1分遗憾的错失联赛冠军,达格利什和希勒为布莱克本捧起了冠军奖杯。在这个赛季,曼联在人员上有较大的变化,在1月份,他们从纽卡斯尔签下了安迪·科尔,身价是创纪录的700万英镑,赛季末,因斯出人意料的去了国际米兰,马克·休斯转投切尔西,坎切尔斯基则加盟埃弗顿。

当年,他们

95-96赛季,曼联实现了一次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大逆转。在圣诞节时,基冈率领的纽卡斯尔还领先12分,但下半个赛季曼联实现了不可思议的飞跃,而且在4月份就反超了对手。在这个赛季,曼联还夺取了足总杯,成为英格兰第一支两次夺取双冠王的球队,坎通纳在足总杯决赛终场前4分钟的凌空破门击败了利物浦。

这一年同样也是曼联更新换代的一年,赛季初,巴特、加里·内维尔、贝克汉姆、斯科尔斯等年轻人成为了一队的主力,上半个赛季成了年轻人适应英超的时段,但在坎通纳的率领下,新人们在下半年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这坚定了弗格森换血的决心。赛季结束后,夏普去了利兹、帕克被解约、布鲁斯加盟伯明翰,年轻人开始全面接班,同时,索尔斯克亚、波博斯基等新援加盟。

随着青年足总杯一代全面接班,曼联王朝逐渐迈向高峰,19年,红魔卫冕了联赛冠军,1999到2001年,更是实现了联赛中霸气十足的三连冠。1998-99赛季是所有曼联人的骄傲,在这一年,他们实现了不可思议的三冠王伟业。在联赛中,曼联率先锁定了冠军,对热刺的胜利让他们实现了登顶;在足总杯中,半决赛和阿森纳的较量惊心动魄,90分钟结束前的一刻,还是1比1,此时阿森纳获得点球,舒梅切尔神奇的将博格坎普的射门扑了出去,在加时赛中,吉格斯上演了千里单骑的经典绝杀,曼联挺进决赛,并最终捧起了赛季第二冠。

欧洲之巅

1999年5月26日,巴塞罗那诺坎普球场,曼联对阵拜仁慕尼黑,这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冠军杯决赛之一。基恩和斯科尔斯的停赛让曼联实力受损,90分钟里0比1落后,且对手还有数次锁定胜局的机会。奇迹在下半场的补时阶段到来,贝克汉姆的两个角球,先后让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破门得手,曼联缔造了奇迹般的逆转。巧合的是,这一天,正是巴斯比爵士90岁的诞辰,曼联人含泪仰望上苍,感谢冥冥中保佑自己的那双眼睛。实际上,这并不是曼联第一次从逆境中奋起,半决赛对尤文图斯,在主场1比1,客场一度0比2落后的困境中,基恩率先发炮,科尔和约克实现了反超。

二十一世纪

在千禧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曼联再为天下先,他们前往巴西参加了一项全新的足球赛事:国际足联世界俱乐部冠军赛(FIFA Club World Championship)。为此,他们放弃了卫冕足总杯的机会。

一月份远征南美,曼联没有如愿捧回奖杯,毕竟在闷热的气候条件下,想在巴西球队的家门口打赢他们太过艰巨。但曼联在南美的阳光下,却得到了极其宝贵的休息。他们在回到英格兰后,精神抖擞地投入联赛,并一路领先对手,四月份就提前获得了联赛奖杯。但曼联面临的新问题是,守门员的位置上自施梅切尔离去后,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

1999/2000赛季,包括博斯尼奇(Mark Bosnich)在内的几个门将都没法在曼联坐稳位置。于是,2000年7月,法比安·巴特兹(Fabien Barthez)在法国队连夺世界杯、欧锦赛冠军后能够加盟曼联就不足为奇了。

巴特兹这位法国队的正选门将性格乖张但身手不凡,巴特兹尽管在冠军联赛上有过不少失误,但他还是帮助曼联在2000/2001赛季获得联赛三连冠,英格兰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俱乐部能获此殊荣。最近的一次三连冠的得主是1982年至年的利物浦队,但利物浦是在两个教练的带领下成就三连冠伟业的,这两位教练分别是巴斯利(Bob Paisley)和乔·费根(Joe Fagan)。

而曼联的三连冠背后,弗格森居功至伟,他成为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帽子戏法的球队教练。在连续夺下第三个联赛奖杯后,弗格森宣布将在2001/2002赛季结束后辞去主教练一职。与此同时,他的助手麦克拉伦(Steve McClaren)也宣布他将前往米德尔斯堡队接替布赖恩·罗布森担任球队主教练。

为了填补麦克拉伦留下的空缺,弗格森将曾在曼联队中效力的吉姆·瑞恩(Jim Ryan)和迈克·费兰(Mike Phelan)分别擢升为助理主教练和曼联一队教练。但爵爷一边给教练班子补阙,一边在球队方面添漏。他把后卫主力斯塔姆(Jaap Stam)转给了拉齐奥队。这个决定让所有大吃一惊,就连斯塔姆本人也深感意外。

巴特兹在法国队的队友,参加过1998世界杯的布兰科(Laurent Blanc)转会到了曼联,他在队中顶替了斯塔姆的位置,跟他合作的是韦斯·布朗(Wes Brown)、加里·内维尔和罗尼·约翰森(Ronny Johnsen)。

许多人认为弗格森在先后花大价钱买入范尼斯特鲁伊(Ruud van Nistelrooy)和贝隆(Veron)后,布兰科会是他在主教练位置上购进的最后一个球星。但爵爷在2002年1月,又大笔一挥,签下了在独立队效力的乌拉圭前锋弗兰(Forlan)。

但弗兰在队中的位置却很难敲定,因为范尼斯特鲁伊已经创下了在联赛中连续8场进球的记录。在这八场比赛中,曼联都取得了胜利。八连胜后的曼联重新拾回了卫冕联赛冠军的信心,然而2001/02赛季结束的时候,球队并没有能够重现往日一骑绝尘、引领群雄的风,足总杯上被米尔德斯堡淘汰,冠军杯止步于半决赛,而英超联赛中也仅仅获得第三名,为此老帅弗格森宣布继续留任,决心在2002/03赛季引领曼联再创辉煌。

2002/03球季,曼联在一度落后11分的情况下,在联赛追上了阿森纳,最后更重夺了联赛冠军。

之后的故事中,曼联已非主角,2003年夏天,一个名叫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rkadievich Abramovich)的俄罗斯人入主切尔西,蓝军强势崛起;2004年,阿森纳以不败战绩称雄英超;2005和06年,切尔西蝉联英超冠军,曼联只是在期间收获了足总杯和联赛杯。2005年夏,美国人格雷泽将曼联变为了私人所有的俱乐部,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06—07赛季,曼联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提前两轮成功登顶英超冠军,这是曼联15年来的第9个英超联赛冠军,吉格斯也成为了自英超联赛成立之后获得冠军头衔最多的球员,他一共获得了9个英超冠军!

07年夏天的转会市场上,曼联花大手笔引进了哈格里夫斯(Owen Hargrees)、安德森(Anderson Luisde Abreu Oliveira)、纳尼(Luís Carlos Almeidada Cunha)、特维斯(CarlosTevez)四名球星,其中哈格里夫斯能解决困扰红魔已久的壮腰问题,而安德森、纳尼两名天才少年球星的引入不仅使红魔中场进一步年轻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得老将吉格斯、斯科尔斯有了轮换与休息的机会,加上弗来彻和朴智星,中场厚度冠绝英超!特维斯则使曼联的锋线更加完美。这样红魔的技战术力会进一步增强,战术将会更加丰富多样,球队的观赏性也会不断增加。

07-08赛季,面对阿森纳前半程的竞争和切尔西后半程的紧追不舍,曼联全队激发出了高昂的士气和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主帅弗格森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战术决断下,曼联在联赛最后一轮击败对手,最终以2分的优势夺得07-08赛季英超联赛冠军。

在随后进行的决赛第一次英超德比中,在冠军联赛决赛中点球7:6战胜切尔西夺得冠军。曼联再次囊括双冠王,第三次登上欧洲之巅。

08年曼联引进了贝尔巴托夫...C罗斩获自己第一个、曼联历史上的第四座金球奖和第一个世界足球先生。并夺得了球队也是英格兰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俱乐部杯冠军,成为了世界之王.

为何日本研究比利时翻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硝烟散尽,昔日战场而今仅供凭吊之即。我们以后人的眼光可以为发生在1914-----1918年的那场战争设想诸多的理由。一批批的历史学家和历史著作在在努力的告诉我们,在19世纪末的欧洲,国际环境是多么的严酷。两大武装集团对峙下的和平,掩盖的是汹涌的怒火和近似疯狂的备战。持久和平已然不可救药,欧洲成了一个大火药桶,等待的不过是一个火星而已。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了,人们在灾难面前所需要的只不过是等待。

然而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上个世纪初的西欧,体会更多的应该是周边生活的显著改善。持续增长的实际工资是生产进步和海外殖民带来的红利。在法国人们成群的涌入**院,每年举行的环法自行车大赛总是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而在德国,工人们的生活得到不同程度的保障,在退休以后已经可以领取一分稳定的养老金。在大不列颠,阳光沙滩也已不在是贵族们的专利了。20世纪初,大多数西方人都是规规矩矩的基督教徒,他们相信彼此之间的理性,而对于这个世界的未来充满了乐观和希望。而这一切在1914年的夏天发生了巨变。成千上万的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青年在一个地域空前广阔的战场上嘶杀。

在这个诞生了诸如莎士比亚、歌德、伏尔泰等伟大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者的土地上,人们一时间忘记了文明,抛弃了理性,有的只是无限膨胀的仇恨。战争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在战火夹缝中诞生的十月革命,其影响甚至超过了一战本身,它为整个西方世界在长时间内拉响了红色警戒。

一节列强纷争

1资本主义强国矛盾的激化

当刚刚进入19世纪的时候,不可一世的科西嘉怪物拿破仑,败倒在欧洲列强的连手之下,沦为“圣赫勒拿岛之囚”。在此之后,虽然欧洲的列强诸如英、法、俄、奥、普,各有野心但却能相互牵制,竟然使得风起云涌、战乱频仍的欧洲达成一种微妙的均势。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静极思动才偶有波澜。先是意大利和德国统一的战争,后是70年代英国、俄国在近东相争不下,一时阴云密布、剑拔弩张,幸好在后来召开的“柏林会议”上有惊无险“和平”顺利过关。

几十年国际环境的相对平静,并不意味着世界发展的停滞不前。相反,平静之下孕育着巨变,这在70年代以后越发明显。

如果说法拉第对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使得“电”作为一种能源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那么接下来成功试制的白炽灯,使这种可能成为了现实,电能的需要一发不可收。这种新能源注定要在产业领域引起一场新的革命。而这次革命的后果一方面固然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修改了欧洲强国经济实力的座次表。德国这个欧洲国家中的后起之秀,在这次角逐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了榜首,“德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与日见颓态的大英帝国的产品展开激烈竞争。

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德国在欧洲大陆腹地的戏剧性崛起,给早就习惯了“均势”的欧洲政治家们出了一个大难题。如何对待这个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了自德国统一以来对各国政治智慧的考验。这个难题似乎直到20世纪中期才得到一个今天看来似乎圆满的解决,不过为此已经有太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欧洲也永远的失去了维利亚时代在世界的风了。我们一直把“铁血”看作俾斯麦的标志,这是有失公正的。他所设计的德国,是一个“克制”而温和的国家。俾斯麦很清楚自己国家的险恶环境,在欧洲被若干大国包围着。一旦战争爆发,两线作战一直是这位精明宰相的心病。为此他运用高明的外交手腕,把几乎水火不容的几个国家囊括到他所设计的大陆体系中。然而这个体系的脆弱性正如他开始成功的原因一样,过分的依赖他的缔造者,堪称国际关系大师的俾斯麦。这也就注定了这个联盟是一柄双刃剑。而不幸的是在1890年以后,它更多的是伤害德国自身。

当我们试图在风云变换、盘根错节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找出一条线索。用它来对那场人类的浩劫的缘起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的话,那么两大颉颃的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出现,无疑是我们所需要的线索。

三国同盟的建立,是俾斯麦纵横捭阖的结果。他最开始的初衷是编制一张大网,网住一门心思想要复仇的法国。俾斯麦先是搞了一个包括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的三皇同盟,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同俄罗斯的利益难以调和,神合固然是不可能的了,甚至连维持貌合也是不容易的。于是乎,奥地利这个昔日普鲁士打击的对象,现在到成了德国结盟的首选。1879年两个国家缔结了更为巩固的关系。后来加入的意大利,在一开始就存有某些投机色彩。法国在殖民地问题上让意大利失去的不仅仅是面子,而法国人对天主教根深蒂固的好感,让已经和教廷关系很僵的意大利感觉很不自在。于是,拉起德国这面大旗吓唬一下法国,成为当时意大利政治领袖们的最佳选择。而早已察觉如此的俾斯麦,顺势也把意大利揽到怀里。1882年,欧洲大陆上正式出现了三国同盟。

而随后的俾斯麦去职,在近代德国历史上,应当可以看作一个颇具有象征意义的。此后柏林逐渐结束了他在政策上“节制”的俾斯麦时代,而代之的是雄心万丈,但却底气不足的“威廉二世时代”。取代俾斯麦的威廉二世当时年仅29岁的。这位年轻的统治者和他同时代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对国家的发展有一种急切的焦躁。他做王子的时候就时常想没有他的领导,是德国之所以没发展更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他父亲对他的一个评价“他 (威廉二世)有过高估计自己的倾向”。也许这种冲动对于一个普通的青年来说并没有什么,不过现在有这个想法的却是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君主,这就足以构成一部悲剧的主元素了。怀着“外交无神秘“的他到处插手,但却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也许是想在英和俄国两个国家间搞平衡以显示自己的重要,但结果却是在欧陆上演了,化敌为友和化友为敌的180度大旋转。如果不计效果的话,他对欧洲政局的颠覆其程度不亚于俾斯麦。上台伊始,便结束了和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这也给两国皇室的传统友谊一个致命的打击。在经过努力以后大失所望的俄国人开始怀疑这个英国公主的儿子是不是要改变德国外交的航向。事实上这次俄国人真的是搞错了,威廉对待英国的感情固然是复杂,不过嫉妒要大于敬仰,因为这个岛国阻挡了他梦想成为世界级帝国君主的道路。不过当时的俄国人却不这么想,或者是不敢这么想,他们决定另想办法了。这个时候在一边一直苦苦等待的法国终于有了机会。几十年如一日的”法郎“外交,在俄国接出了丰硕的果实。沙皇虽然是勉强的,但确实是选择了与法国接近。事实上在当时沙皇在欧洲空前孤立,除了巴黎以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虽然在不久前即使在俄罗斯境内打口哨吹出马赛曲的调子也是要被流放的,而那正是法国的国歌。1891年法国等来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俄国同她签订了政治同盟,结束了法国这个国家长期孤立的状态。两年后,法俄关系发展为军事同盟。法俄军事同盟的成立,预示着俾斯麦在未来战争中两线作战的梦魇,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可能了。虽然在德国高傲的军官团眼中,俄国军队不堪一击,然而俄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准确的说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巨无霸国家。而在现代国家机器的组织下,这两个因素本身便具有了杀伤力。在接下来的两次大战中,俄国的表现也正是这样的。

与此同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虽然是痛苦的。她放弃了坚持以久的“光荣孤立”政策。这时的英国远没有半个世纪前的那种雄距天下、独善其身的气度和实力了,反而日益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虽然列强在欧洲各自矛盾,但在海外却一致的与英国有间隙。然而德国的威廉二世并没有抓住英国最初对他的好感,反而在大陆联盟和世界政策上游移不定,这就不仅丧失了俄国的友谊,也最终失去了英国的好感。而德国扩建海军的和在中东的野心,使英国对德国的态度在失去好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敌意。

应该说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的接触并非天做之合,更大的是一种两害相权。在非洲,英国和法国的军队险些走火。而在整个19世纪后半段,任何一个严肃的政治家,都不会把“鲸鱼”同“北极熊”的和解看成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问题。然而事情就是如此不可思议,英法在非洲问题的解决为进一步接触埋下了伏笔,而被战争失败和国内革命搞的焦头烂额的俄国也同英国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进入到20世纪的最初几年里,这三个国家完成了彼此的协调。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出现,说明了自维也纳和会以来的欧洲均势时代已正式经寿终正寝,一个新的结盟时代降临了。表面上,这种变化似乎也是走向一种平衡,而实际上国际和平是在走一段危险的钢丝,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堕入深渊。这也就似的1905到1913年的国际关系很有那么一点惊心动魄的味道。“每一次危机都种下猜疑和怨恨的,使的战争逾发可能。”

在北非爆发了两个摩洛哥危机,每次都表现出德国统治者的大胆敢为,而谋划不足的特点。德国每次都是旨在威胁和打击法国,而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的法国已不在是以前的羔羊了。两次危机中尽管德国一再兵戎相向、杀机必露,第二次危机中德国海军直接示威,然而这都被法国顶了回去,这在俾斯麦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英国表现出与德国不惜一战的态度,这促使德国上下对英国的恼怒达到了极点。德皇在接受英国媒体访时候所说的“大多数德国人都反对英国人。”在这时看来已经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略显保守了。而英国也不在把德国仅仅当成是想敌,而是真正的敌人来认真对付。1906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军事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对德作战的合作可能。

发生在巴尔干的两次冲突,使本就紧张的局势更为恶化,也使得早以躁动不安的巴尔干火药桶名副其实。1908年奥匈帝国认为土耳其爆发的革命是一个机会,乘机吞并了波斯为亚和黑塞哥为那。这就引起了视这两地为己土的塞尔维亚和塞尔维亚身后的俄国的强烈不满。沙皇以战争相迫。但在这个问题上柏林和维也纳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德国向俄国递交了一分态度极其强硬的声明表示对奥匈的支持,同日奥匈帝国部分军队进入“紧急状态”最终俄国退缩了。这个结果不仅使得塞尔维亚怒火中烧,沙皇也发誓不再受辱。

在1912年爆发的巴尔干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曲。原有的平衡在这里被打破了。战争以反土开始,而以同盟内部的纷争作为结尾。不论哪一方都视结束这次战争的和约为一纸空文。赢家要的是更大的斩货,而失败者心里只有报仇雪耻。眼前的和平不过是一种停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终于成为通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的路标。

2世界资本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原料和市场的依赖。而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竞争压力的增大,19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垄断组织出现了。垄断组织凭借起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19世纪末与的关系日益密切,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一些大的垄断资本家同时也是的高官。如伯明翰的工厂主约瑟夫 张伯伦和德国的大银行家伯恩哈特 登伯格分别出任自己所在国家的殖民大臣。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地位的提高,自然的增加了国家为他们经济利益服务的自觉性。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强国自觉的充当着殖民扩张的开路机和殖民利益的守护神。

显著改善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一方面使得全球范围的和市场,在资本主义面前无所遁行;另一方面也让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缓冲地域逐渐缩小,列强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更大了。以往一个据点就可以垄断一国贸易的局面,而今必须要全部占领,否则不一会就被别人抢走了。殖民者努力拓土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自己兼并会获得什么的希望,而代之以对别人兼并后自己将要失去什么的恐惧。这种对“无”的恐惧使得他们草木皆兵。

在19世纪末海外领地被看作是通向强国俱乐部的入场卷,并被看作是欧洲大陆斗争局面的延续。这也就不难理解法国把殖民地的开拓和恢复国家的荣誉联系到一起,而德国在海外的拓殖有时甚至是得不偿失。

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的经济领域的大变革,重组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排名,然而与经济息息相关的殖民地划分却依然建立在旧的秩序之下。这种局面也就意味着在列强掠夺和奴役带给广大的亚非拉美国家不平等的时候,在列强内部也存在着一个也许是更危险的不平等。而这一矛盾就作为挑战国家的一个绝好的借口。

非洲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19世纪末成为列强角逐的主战场。到了1912年几乎96%的土地已经为白人所有,而这个数字在1875年的时候还仅仅是11%。

在埃及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也同时把英国和法国在这个国家的争夺推向了一个新的局面。最终英国保持了对法国在殖民地争夺方面胜利的一贯性,最终把埃及变成了自己实际上的殖民地。虽然英国自己一再宣称是暂时性的,不过英国军队在埃及一直待到了1922年。

见情况不好的法国为了竞争起见加快了自己在非洲的殖民,制定了一个贯穿东西的宏大目标,这又与英国的打通南北的殖民相互矛盾了。1898年,两个国家的殖民军队终于在苏丹爆发了“法绍达危机”,英法两个国家险动刀兵。最后以法国的让步使得战争得到了避免,并为以后通向两国协约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当然了,法国在非洲的争夺中并不是总是一无所获,法国在与意大利抢夺突尼斯的竞争中获得了先手,这也把意大利推到了德国那一边,殖民地的争夺已经与欧陆纷争连为一体。

在对非洲大陆的瓜分中,并非都是刀光剑影也有另一种没有硝烟的争斗。1884年到1885年召开的柏林会议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这次会议上列强换上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确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协调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对整个非洲的瓜分步伐。

亚洲这个曾经强大的大陆,在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也成了被瓜分的对象。在东南亚列强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并进行直接的统治。而对于诸如中国和奥斯曼这种老大帝国,帝国主义国家似乎更喜欢保留原来的统治者,而把自己的控制放在幕后。在中亚的争夺中,更多了几分紧张气氛,英国和俄国的矛盾在对诸如伊朗和阿富汗的较量中日见突出。1885年英国国会甚至已经批准了一批经费作为对俄作战之用。

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国也成为殖民瓜分中的重要一员。他不仅开始插手在非洲的角逐,而且在亚洲也表现活跃。在中国率先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在中东提出一个野心勃勃的巴格达铁路。获得德皇大力支持的这个铁路,是可以看作是德国世界政策的一部分的,如果成功那么柏林的意志就可以在中东大大的加强了。这就引起英法的不满,围绕这个铁路的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1911年。

在这段时间的列强的殖民扩张中,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德国、美国、日本他们在殖民扩张问题上更多的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如美西战争中美国从欧洲的没落贵族西班牙手里抢出来的古巴、菲律宾等地就是这个方面的绝好体现。这段时期,作为后起国家挑战老牌殖民国家的最激烈战争应该是日俄战争,不过就其影响来说,规模和时间都比日俄战争小的多的英布战争也许更大。因为前者不过是改变了列强中两个次级的局部关系,而后一次战争却推动了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最终成为列强矛盾的焦点。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历史上有许多人,他们个人的命运紧紧的与世界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激进的塞尔维亚青年的,结束的不仅是大公的生命,也是同时结束了整个19世纪的世界和平。人们对新世纪可以有很多的冀望,然而20世纪的世界伴随着这位奥匈皇族倒入血泊,也就注定了要有一个血腥的开始。

大公被刺的消息在德国引起的反应甚至要大于奥匈帝国本身。奥匈帝国年迈的老皇帝在德国得到了超过他的预期的保证。德国的支持使得奥匈帝国相信俄国不敢轻举妄动,一切将会如第一次巴尔干危机那样,德奥的团结将震慑俄国。7月23日下午6时,塞尔维亚收到了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内容几乎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可接受的。在当时这个通牒就被人形容为“这是欧洲大战”。不过这个说法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这次战争的范围和影响都远远的超出了欧洲。塞尔维亚接受了大部分但却对其中最关键几点进行了保留。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总动员。随之,德国要求俄国在12小时之内停止总动员,并在8月1日照会法国,要求其表明立场。而法国的答复是“根据其利益”行事,随后用一个军事总动员来回答其利益所在。当晚7时德国对俄宣战,两天后对法国宣战。并在第二天越过比利时攻击法国,当天英国宣布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在这一天钟声敲响12下的时候,欧洲主要大国(除意大利)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英国的外交大臣格雷对此预言般的说“全欧洲的明灯都熄灭了,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再次亮起来。”事实不幸言中。

战争在各个交战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拥护,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被期待以久的浩劫。这些都是多年来洋溢在各国的沙文主义倾向的最终恶果。各国内部的各种力量和派别或者实现了“神圣联合”或者拥护类似的精神。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举国一致对战时政策高度支持。很多国家诸如法国、德国,战前制定的镇压反战团体的束之高阁。适龄应征者尤其是青年人对战争的支持惊人。在柏林成千上万的青年几乎是如节日般欢呼着参军的,而在法国入伍率达到了95%其他国家也大体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坚信自己行为的正义性,为的是保卫祖国或者是自由、解放之类的神圣字眼。然而他们的中的很大一部分,将在未来的战场上失去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战争爆发的时候,人们普遍以为,将仍然是一场“短平快”的19世纪战争。似乎没有人会以为1914年的圣诞节会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不久前的美国内战中暴露的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并没有得到当时主要战略家们的足够重视。战争是以战前早就处心积虑的为蓝本开始的。德国凭借其强势的陆军,实施的是“施里芬”。简单的说,就是集中全力用“左”“右”两个拳头猛攻法国的软肋。而奥妙就在于“左”拳基本上就是虚晃一招,全部杀招尽在“右”拳的致命一击中。而当时法国执行的恰恰是用自己的短处配合了敌人之长。然而德国人并没抓住这个机会,他的“右”拳凌厉有余,而后劲不足。终于望城兴叹,被阻于马恩河。在东线,沙俄65万大军声势浩大,但却基本不堪一击。沙俄在东线的溃败不仅再次证明了其的腐败无能,也同时成就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两人的将名。这两个人不仅在战争后期实际掌握了德国这架战争机器,而前者更出任战后德国总统,并在1933年把总理的宝座交给了。不过俄国军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行为的本身便意味着德国在战争一开始就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

马恩河之役后,双方又发动了被称为“向海边竞走”的一系列战役。之后西线便进入了毫无生气,而杀伤力极大的战壕战,这个僵局的打破要等到一战的尾声。机枪和铁丝网的大范围运用,使得进攻一方每次都伤亡极大而收获有限。而更为重要的是工业革命已经使战争具有总体战、全民战的味道。这就注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19世纪的最后一场战争而是20世纪的第一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悲剧便是战略思想严重的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接下来的1915年,东线战场一种规律似乎已经形成,俄国可以战胜奥匈而之后被德国打败。在西线上,双方都对打破令人绝望的战壕战进行了一些努力。协约国在小亚细亚开辟了一块战场,而德国在战斗中使用了毒气。不过这些手段除了造成新的伤亡数字以外,对整个战局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到了1916年,不甘寂寞的德国海军对英国的海上霸权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挑战——日德兰海战。英国海军在战争中维护了他们的荣誉,而德国海军之后更多的关注除战列舰外的其它海战形式,比如潜艇战。虽然这次英德之间的大海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之一,但当年具有更大意义的战斗还是爆发在大陆,爆发于世仇德法之间。凡尔登注定是要流血的。一次大战被证明是空前的消耗战,而这次战役的目的却直接就是要消耗有生力,是要“耗尽法国所有有作战能力的男子”。一位士兵在日记中写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惊人的大,……地狱也不过如此。”整个战役中德国损失了35万人,而法国的损失数达到了40万。如此惊人的伤亡记录,却被随之而来的索姆河战役超过,那次战役中双方损失超过110万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虽然当时作用有限,但却在下一次更残忍的大战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战争带来的空前伤亡,使交战双方在嘶杀之余也都有了摇动橄榄枝的想法。德国和俄国秘密接触,甚至英国也有人动了和谈的念头。然而事实再次印证了“笔杆子”在“枪杆子”面前的无力。1916年德、奥连手制造的“新波兰”让和沙皇的和谈彻底无望了。之后的几次使和平一词蒙羞的举动,不过是再次证明了有时候橄榄枝可以是枪杆子的一种掩护。

战事进入1917年的时候,几件大事的接踵发生,使得几成死水的欧洲战局发生戏剧性变化。开始的时候协约国似乎岌岌可危了,后来上演大翻盘。

最开始不堪重负的是危机丛生的沙皇俄国,在那里发生了一场革命,尼古拉二世成了末代沙皇。列宁领导的新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在法国,在一次无效而且无望的进攻以后,士兵普遍不满,不满很快演变成了“集体哗变”。其程度严重到如果当时德军利用这个机会,可能战争的结局是会改写的。

不过在1917年也发生了一件让协约国安慰的事情,那就是美国对德国宣战了。美国的参战就表面原因是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和对其妄图威胁美国阴谋的恼怒,而更深层原因怕是要到美国和协约国之间更广泛的经济联系和文化理念的认同去寻找答案了。

即使是如此,在1918年5月底以前,美军对战局的直接影响几乎是理论上的。因为这个国家的军队极其有限,陆军仅仅为12.8万人。这差不多相当于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参战一方的伤亡人数。

德国人也确实利用了这个空隙,1918年3月发动了一系列攻势。虽略有战果,不过也大都是回光返照罢了。这一年的中期美国的巨大实力开始由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德国这架早就不堪重负的战车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先后结束力不从心的抵抗。这一年的11月只有德国孤军奋战了,而德国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再战的实力和意志了。兴登堡防线的溃退已经意味德国在军事方面的彻底失败。整个德国人心惶惶,人们在饥馑和恐惧中度日,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驻扎在基尔港的水兵首先发动起义,成为全国革命的导火索。在这次的革命洪流中霍亨索仑王朝同罗曼诺夫和哈布斯堡王朝一道成为了一战的牺牲品。

1918年11月11日11时大战结束!

从华盛顿到伦敦,从柏林到巴黎,人们尽情的欢庆这个日子的到来。的确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损伤太多了。然而战场上的停战不过是意味着有硝烟战争的结束,另一场虽不如此剑拔弩张倒也同样激烈的较量随之在法国的凡尔赛开始了。在这次被列宁称为“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上,即使与会代表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是这个会议的结果证明他们并没有比列宁所评价的干净多少。美国总统威尔逊揣着他的十四点协议和理想与信心,希望建立欧洲和国际的新秩序。这一方面再次说明了美国这个国家自命不凡的使命感,也同时充分证明了这个国家对欧洲政治环境的陌生。而法国的总理“老虎”克理孟梭,年纪已经很大了,大到有生之年亲眼目睹了祖国两次被人蹂躏,而敌人都是德国。获得战场上没有得到的机会,彻底的打垮德国是他的最高追求。即使是自称坐在耶稣和拿破仑中间的英国首相,也已然在临来的时候向他的国民保证榨干德国人口袋里面的最后一文钱。结果呢,德国得到的与其说叫做和约,不如叫做判决书来的更贴切。她的领土被肢解而且还要付出近乎天文数字的赔款。而她的战时盟国大都是同样命运。很明显威尔逊的理想被抛弃了或者可以说永久和平的努力被背叛了。虽然与会者也表现出对和平的诉求 ,一个先天无力的组织——国联被建立,然而很快它便和凡尔赛体系一样在冲突和矛盾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虚弱和无所作为。当时就有人看出这个处理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很不幸的是,他的“预言”奇准无比,准确的让人们感到莫名悲哀。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后果

史无前例的人道主义灾难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之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更大的话,那么也一定就是战争本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零三个月、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2/3。2000多万人在战争中死亡,这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数字,每个数字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昨日的伴侣、慈父转瞬间在战场上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战争过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对亲人的哀伤之中。侥幸活着回来的人们,目睹的流血和牺牲已经远远得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些人,他们的心智已经交给了死神”。

更有甚者,是对“人性”的无形颠覆肆虐于整个战时。德国军队对手无寸铁的比利时平民进行了。而协约国一方也义正词严的为他们的“战略轰炸”辩护,借此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将非作战人员囊入打击目标。

规模空前的物质损失

人类在一战中自己品尝了工业文明的所造成的苦果,而这恰恰就是科技发展的另一面。铁路网的改造和社会组织能力的提高使得战争真正具有了全民内涵。国内战场不再是一个口号和比喻?/div>

回答者:sdkura - 见习魔法师

犀利点评人白岩松,都有过哪些经典的点评?

那么回到世界杯上,昨晚日本队在最后30分钟里上演了马踏平川蓝光霹雳的逆转好戏,这一幕令所有人目瞪口呆。当很多人把这场比赛当作“爆冷”来侃侃而谈时,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想知详情,下文慢慢道来。

你还曾记得俄罗斯世界杯的比利时3-2逆转日本吗?那对日本队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2018年7月3日,一场没有悬念的1/8决赛,但是赛后,日本队上下沉默了一年多之久。

面对黄金一代的红魔比利时,日本队凭借着原口元气和乾贵士在下半场5分钟内连进两球,整个世界都近乎窒息了,在强大的比利时面前,日本队当时真正做到了亚洲高光。

但是,比利时在费莱尼的带领下,开始了高空轰炸,临结束前比利时将扳成了2:2平,此时日本队感觉掉进了万丈深渊,时间来到了最后的14秒,日本队抢得了一个角球。

如果这个角球不进,那么比赛将极有可能被拖入加时赛,但是日本球员由于前面拼抢太厉害体力几乎耗尽,危机慢慢来临。日本队的角球没有配合好,被比利时门将拿到,就这一下,日本队彻底慌了。

比利时通过德布劳内的长传,前场迅速投入5人兵力,五打四,此时日本队完全跟不上,比利时一个精妙传中穿过两名日本队球员,比利时将定格在了3-2。

谁也没有想到,20分钟时间里,日本队从天堂掉进地狱,他们久久不能平静,日本队已经将足球技战术运用到了极致,却总挺不过8强魔咒,问题到底出在哪?

面壁思过,深刻反思,他们研究了整整一年

在比利时的高空轰炸和快速反击是日本队输球的直接原因,但是主要原因却是日本队在领先之后战术的运用不当,太空翼精神在球员心中已经烙上印记,绝不会退缩防守,必须不惜一切进攻再进攻。

当然体力的赶紧,身高的差距导致物极必反,甚至他们分析了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失误,足球,不允许有任何失误。比利时的逆转让日本猛然惊醒,他们通过身体优势制造快速反击,那日本队必须依靠地面技术制造快速反击,否则,日本永远不可能打破魔咒。

2-1逆转德国,完全就是4年前的翻版,日本真的做到了。

这届德国强吗?真不强,他们没有锋霸,那么注定德国战车走不远。

前半场日本队只有两成控球时间,但后防一直很稳固,森宝一可能有些保守,但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德国队体力不支的机会。由于德国队没有了克洛泽,他们的高空轰炸不会像比利时那么强,但是日本队必须做好防守,必须保存好体力,这是重点。

下半场,森宝一换上了所有进攻王牌,必须要搏一把了,前场高压逼抢上来了,德国中场开始乱了,这就是机会。

当然再魔幻的反击战术离不开前场快速一脚出球能力,这就要得益于日本这几年的疯狂青训体系。很快,电光火石之间,日本队都是用高速反击打对方身后,在对手关门之前出脚,这速度无人可以左右。

他们把比利时的精髓学来了,打造成了自己的特点,就第二球那个半场冲吊精准卸球的能力,真让人膜拜,然后扛着对手零角度破门,几人能做到?

多么惊心动魄的反击,多么让人敬佩的精神,这就是日本足球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日本卧薪尝胆四年的结果。正如黄健翔所说的从无比遗憾到无比激动,日本足球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把最优秀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他们做到了。

在这样的日本队面前,国足大概要追逐多少年呢?从尾灯看不见,现在已经是不在一个道路上行驶了。

其实我从小学的时候就一直挺喜欢看白岩松的节目的,他跟其他的主持人有点不太一样,当然只是某一点,在其他的时候还是挺普通的,并没有什么特殊。

学生:90后中有36.1%的人群都存在脱发现象,而且在双十一的时候去购买止脱产品。您的头发颜色其实是非常流行的奶奶灰,您是如何养生的,如何防止脱发。

白岩松:哎呀,很多人都说你头发白了,你太苍老了,你跟疾病斗了5年等等,我说我起码还有头发,这个世界的荒唐就是,开篇的时候说他怎么这么苍老了,他跟疾病多少年的斗争了,到节目结束的时候您是怎么养生的,我到哪说理去啊,就像有人说你是正确先生,有人说你是不正确先生,有人希望你早就不该去做节目了,有人会觉得你会一直做下去,对不起我只去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你说我怎样去养生没人知道,而且我也不认为这点非常重要,但是我要努力地让每一天都很开心。

人生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个,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第三个人欲,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早一点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人与物质,关系更难,但是更难更难的是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酒吧了一个广告,进来吧,不会改变你的人生,但会让你舒服一点。

有人说,白岩松是一个现代诗人,确实,每天活得忧国忧民的,确实很像杜甫。